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每周一课——代梦云《传统工业区》
发布时间:2020-04-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而其中鲁尔区是世界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区之一,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鲁尔区的发展—衰落—综合整治这一主线,通过图片、数据对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进行逐步剖析,使学生充分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二、学情分析

对于这些传统工业了解的学生不多,所以在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时就显得特别困难。但经过高一上半年的培训,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点评环节能顺利进行,让学生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再通过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对比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联系辽中南与鲁尔区老工业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以及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事例说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归纳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下上节课的的知识。

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并不要求集聚,有些工业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能在同一地区发展,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表现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结果引发了工业低于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动力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为新课的讲授奠定知识基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三节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活动探究 1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其工业发展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他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2.jpg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世界典型传统工业区分布: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3、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时间早——形成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期间;区位优——一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规模大——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经历久——经历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等发展历程

4、传统工业区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兴起——衰落——整改——复苏过程

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活动探究 2


在鲁尔区蓬勃发展的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的一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3.jpg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炭、钢铁、电力工业的基础

2水源充沛,发展化学工业

3水陆交通便利,为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提供了基本条件

4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广阔,促进产品销售和工业发展


补充:距铁矿区较近

,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

来自国外的铁矿由鹿特丹港通过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通过探究了解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

过渡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鲁尔区由盛转衰

活动探究 3

   1957年鲁尔区共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工。

    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起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

    自从70年代末期,这个工矿之都再也不敌随后崛起的日、韩和拉美等国钢铁的价廉倾销,快速走向经济衰败之路。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

分析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部门

2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3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4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5世界性钢铁过剩

6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根据材料分析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活动探究 4

鲁尔工业区的振兴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3调整工业布局,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4优化环境、交通、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成果: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通过材料,探究鲁尔工业区的振兴的措施:

小结

传统工业区    特点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繁荣区位

2衰落原因

3振兴措施

板书总结

课后作业

课后探究:辽中南工业区

1.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2.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3.借鉴鲁尔区的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将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去对比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出学生在提取图和文字中的地理信息并作加工、分析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对比分析的方法也还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引导。。

九、组内评课

李丽萍: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件精美;2.教学素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3.教态自然,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强,注重问题设计的层层递进,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4.建议创新班能够多使用云平台教学,进一步丰富我校智慧课堂实践成果。

 

孙秦玉:

代老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注意了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激情带进了课堂,把魅力带进了课堂。 

 

何飞:

利用三个活动串联起整节课堂知识,具有一定的整体教学意识;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能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倾听的意识比较强;强化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培养,能利用图表和材料分析得出相关知识结论。课堂中需要提高板书意识,强化书写能力,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化语言表述的精准性。

 

陆唯梅:

这节课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以及综合整治的措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结合地图及区位条件分析鲁尔区工业结构以及这种单一构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图表资料分析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鲁尔区主导工业部门的冲击;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传统工业区产生的影响。师生共同探究导致鲁尔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鲁尔区整治的措施,再用图片和资料展示措施实施后的结果,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参与能力,又对教材的主干知识印象深刻。

 

吕秀玉:

本节课在讨论鲁尔区衰落和整治的基础上,又进行知识的迁移,探讨世界传统工业区走向衰落的共同原因,并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后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献计献策。既进一步强化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

 

 

4.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