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乘风

《雷雨(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 探讨“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是否真实”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探究周公馆中的周朴园理想中的“爱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基于前两个课时的学习,我们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分析概括出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他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

  长期以来,对周朴园到底爱不爱侍萍这一话题有较大的争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畅所欲言,一起来探讨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

(二)学生自主辩论

预设

观点一:是真情。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来看,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对一个确认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纯粹虚情假意的人能做到的。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为保护切身的利益,他怀着虚情假意把过去的真情说出来,以“感化”侍萍。

观点二:周朴园的感情是假的,他对侍萍的怀念是虚伪的。周朴园后来的妻子蘩漪傲慢不驯,不吃他那一套,于是周朴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但这种怀念不是源于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是为了弥补自己爱情生活的空虚。侍萍生前,他用她的血肉之躯供自己享乐;侍萍“死”后,他又用她的亡灵来美饰自己的灵魂!所以当侍萍真的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

(三)教师小结

明确:

周朴园:想象中的爱情

  1. 悲剧的受害者

  2. 情欲的禁锢

  3. 记忆的重构

  4. 心造的幻影

 (四)课堂小结

周公馆中的爱情不仅仅是周朴园对侍萍,还有周冲对四风,周萍对四风的情与爱,我们仔细研读可以发现,父子三人的爱其实都是一种“心造的幻影”。爱人是”自我“的投影爱的其实是他们的另一个非现实的“自我”,他们的爱人也只是这个自我的现实投影或替身而已。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爱人,爱得很盲目也很功利。“爱情”背后是施与与拯救的自我崇高化。“情热”背后的抗争“命运”。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初衷是想带领同学们探讨一直以来有争议的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次课堂采取的是QQ群和腾讯会议的线上授课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线上辩论的方式,打开学生思维。这节课整体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辩论的有理有据,踊跃表达,达到了我理想的预期。《新课标》中明确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一直贯彻这个指导方针。但是,线上课堂也存在很多问题,网络不稳以及无法达到面授的情感传递效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