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每周一课——何飞《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发布时间:2020-04-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理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3、了解图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4、能根据材料分析珠三角存在的问题以及可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学习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

教法:

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归纳法

何飞开课.jpg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  民工潮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典型的地区的就是春节前后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它和本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有着怎样的联系?

2.  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无关联?

  激发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背景知识回顾

1.提问复习城市化概念和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让学生对新课形成有意注意

活动一

 

【思考】结合以上知识回顾,请同学们讨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案例1】长三角城市等级体系

1.jpg

【例1】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案例2】产业升级的基本模式

2.jpg

让学生在直播间的讨论区回答,很直观,学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答案的基础上在思考,激起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案例推断工业化、城市化的关联性。

 

 

 

 

 

 

直播间设置答题卡,让学生在1分钟之内完成,并且统计出正确率,这样有利于及时点评。

 

 

 

 

 

 

 

总结: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二

讨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凭借什么条件吸引外资企业的,为民工潮创造了条件?它的这些条件能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吗?

思考1:珠三角在哪里?良好的区位条件能降低企业成本吗?

3.jpg

4.jpg

区位条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地位置(进一步分析思考出相关优势条件)

思考2:政策如何降企业低成本?

5.jpg

思考3:华侨华人对家乡工业化会带来什么?

6.jpg

总结:国际背景、政策因素、区位条件、人文因素。

给出活动二的要求,并且通过三个思考,分解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掌握珠三角的区域位置:

小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大珠三角:小珠三角+香港、澳门。

泛珠三角:九省加香港、澳门。

 

 

 

 

 

 

 

 

 

 

 

 

 

 

 

 

 

 

第一批改革开放的政策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总结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形式。


知识点解析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1.看图找出两个时间段的分界线,并说出其特点

88.jpg

第一阶段(1979-1990):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后):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2.    对照课本,填写以下学案:

9.jpg

10.jpg

【例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业增加   值最为迅速
  B.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导向型产业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
  C.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

     产业
  D.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有目的意识的看书,并找出相关答案

 

 

 

 

 

 

 

 

 

 

 

 

 

 

 

 

 

及时巩固,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知识点讲解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思考】图中2个不同年代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城市化的表现在哪里?

11.jpg

【思考】比较我国几个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12.jpg

结合课堂开始时知识点的回顾,知识点的应用。

 

 

 

 

 

 

 

 

总结分析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类型

活动3

通过下图你能发现珠三角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14.jpg

【案例3】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对比

15.jpg

讨论:你觉得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它存在哪些不足?

我们可以把这一类问题称之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问题?

l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l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问题又有哪些表现呢?同学们自主来说说。

学生对比长三角


 

 

 

 

 

 

 

 

 

 

找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差距原因

 

 

用学生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以常州市的例子来指导分析,让学生有代入感,感同身受。

 

 

 


【思考】面对这些问题,珠三角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l  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l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l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

    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问题找对策

 

 

 

每一个对策需要具体阐述,有利于学生理解。

课堂小结

16.jpg

总结本节课知识

 

综合分析 、知识迁移

  

   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完成课本活动题: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几种类型,比较各区城市化的推动力差异

   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以其独特的优势,抓住发展的机遇,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为,日后其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通过归纳和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习的效果。

 

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方法。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对影响城市化的推动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记忆所采取的措施。   

    设计意图: 运用三个活动块串联相关的知识点,用网络直播为媒介输出知识,总结时利用结构式板书,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条理化、直观化地反映教学内容和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储存,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从宏观上把握地理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掌握地理知识的整体框架。

 

 

评课

刘婷婷:本节课利用了腾讯课堂签到、答题卡功能进行课前点名与随堂检测,结合了学生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了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上的辅助作用。

孙秦玉:课堂概括能力强,讲课有条理,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节奏紧凑,学生较好理解,教学效果明显!

代梦云:何飞老师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图片演示、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并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陆唯梅:课堂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铺垫,为区域地理案例的分析创设了可能性;利用三个活动串起整堂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把握能力;课堂设计与网络软件巧妙结合,有画图板讲解、有互动提问和举手回答、有小组讨论区,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答题卡等功能,展现网络的及时性反馈,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本节课中发挥最大效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