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阁前品春色,云课堂上话古今
新冠疫情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线上教学的号角早已响彻龙城。2020年3月18日下午,历史组青年教师房源晟老师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线上历史公开课《“时”与愿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组内教师也在线上一同观摩听课。
为了给同学们呈现一堂内容丰富、情境生动的历史课,房老师分析了线上直播教学和常规历史教学的特点,认真备课,阅读了数本史学专著,并利用家中藏书,查阅和摘录了近万字的地方史料文献作为备课资料。平日里广泛的阅读为他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驳往昔,形塑民商。房老师的这节课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晚清至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将常州纺织巨子刘国钧与大成纺织公司的史事贯穿期间,辅以翔实的地方史料,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近代史画卷。结庐在“史”境,心远“疫”自偏。课上师生间的热烈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置身其中,那一刻大家仿佛忘却了肆虐人间的病毒。五十分钟的直播课结束后,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思绪仍徜徉在浩瀚的史海中。
课后,在倪红娟组长的带领下,听课教师们就房老师这节公开课的教学亮点、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了线上评课。房老师汇报了教学设计的思路,组内教师认为这节课富有地方特色,史料丰富,精心设计,能较好地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今后房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长寄予了殷切希望。房老师认真听取了组内评课意见,对前辈们无私的帮助致以感谢,并表示今后会在工作中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尽快成长。
2020年3月高一历史“每周一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历史组 房源晟
开场白:出郭寻传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真正瑶台扫落花。这首出自清代常州籍诗人赵翼的小诗,作为今天的定场诗颇为合适。
PPT呈示:封面
同学们大家好,又在直播间见面了。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房源晟,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午后,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高一历史直播课。现在请大家翻开教材至44页,同时准备好第三单元的学案。我们讲课的题目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如我在题目中所言,我们的目光将聚焦在常州,这片生养你我的土地之上。
导入:纺织巨子刘国钧
PPT呈示:刘国钧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的照片
教师:看照片中间,笑的如此灿烂的这位老人,你们能猜到他是谁吗?他是我们常州的骄傲,素有纺织巨子之称的红色民族资本家刘国钧。刘国钧在民国时期创办了中国知名的近代纺织企业——大成公司,这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州国棉一厂的前身。同济桥西侧目前仍有部分建筑保留,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去参观。
PPT呈示:刘国钧公开信
教师:这份材料是我截取刘国钧在1954年年底所写的一封公开信中的片段,加上照片,这两份史料真实再现了刘国钧在当选为人大代表以及大成厂 公私合营时的内心世界。它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刘国钧对新中国的事业热情洋溢,心情十分激动。
教师:历史也向我们证明,只有在新中国的红旗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刘国钧和他的大成公司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发展。
教师:我们不禁疑惑,刘老为什么没有像其他资本家那样,在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带着苦心经营二十余载的大成公司一走了之,而是回到了常州迎接新政权呢?有这样一种合理解释,或许50年代刘国钧难以掩饰的激动心情恰恰反衬出了他在民国时期经历的艰辛与坎坷。
驱动问题1:那么,以刘国钧和大成公司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旧中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历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一、寅时:黄龙旗下的初步发展
PPT呈示:清末至民国初年常州工商业发展情况
教师:上节课我们谈到,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晚清时期常武地区的工商业已十分繁荣。西瀛里更是成为常州府治内百货业集中之处。从这份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常武地区的棉纺织业成为了太湖流域的一颗明珠。1901年,15岁的刘国钧怀揣4块银元,只身一人从老家靖江来到常州府打工。他先在武进湟里镇学做生意、贩运土布,之后又在奔牛镇刘吉昇、元泰京货店学徒。后来他与人合股凑足1200元,于1909年在奔牛镇开办和丰绸布店,附设土染坊,出售青、元色布。开始了他织梦江南的人生。
PPT呈示:国内设立的厂矿数量和资产统计表
教师:这张则表展现了晚期时期国内设立的厂矿数量和资产,同学们看到这张表的数据后,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1895年以后,总体上国内商办厂矿数量和资产较之前有所增加。
教师:同学们能否用我们历史的话术简单概括一下?
学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商办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
PPT呈示:20世纪初全国民族资本主义产业分布图
驱动问题2:从这张产业分布图来看,民族工业在初步发展时期还有哪些特点?
教师: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洋务运动时企业多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而此时像重庆、武昌、萍乡、大同这些内地城市也已经出现了民族工业。
学生:民族资本主义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主要从事轻工业生产。
教师:好的,这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PPT呈示:康梁照片
教师:我给大家一张照片:想一想,洋务运动失败后,19世纪末晚清的政治领域又掀起了一场什么波澜?
学生:1898年国内开始了戊戌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教师:那么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这场变法运动有何关系?
学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了政治主张。
PPT呈示:两则材料
驱动问题3:分析材料,想想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能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得到初步发展?
学生: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教师:那么这位同学,如果你作为清政府,面对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和财政危机,对于民间创办企业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学生: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为了扩大税收来源解决财政危机。
教师:因此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一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二是清政府放宽办厂限制。
教师: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陆续出台了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工商业有所发展。
二、卯时:五色旗下的短暂春天
PPT呈示:厚生厂材料和全国工厂开办数量统计表
教师:同学想必都知道怀德桥旁的西仓街,这一带是旧时常州工商业的集散地,1912年,常州最早的碾米、油饼加工厂便在这里创办。1913年,常州柴油机厂的前身厚生制造机器厂也在城西创办,晚清秀才奚九如在此开启了常州近代动力机械制造的新篇章。右侧的统计表反映了1910年-1914年全国工厂开办的情况。
教师:从这份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大家注意表中工厂数量激增的年份。这说明什么?
学生:近代工业在1912年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驱动问题4:为什么1912年以后民族工业能得到迅速发展?换言之1912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怎样的特殊意义啊?
学生: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这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PPT呈示:材料孙中山
教师:材料显示,国父孙中山更是与黄兴等元勋一同致力于振兴实业,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这也成为了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政策优势,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办厂的建设热情。同学们请在书上找到相应的背景内容。
PPT呈示:刘国钧材料
教师:1915年,已是绸布店老板的刘国钧决定放弃商业从事工业。1916年他入股了设在东下塘的大纶机器织布厂,成为工厂的协理负责生产。1917年,他在掌握了纺织工业生产技术后,独自在新坊桥开办了广益布厂,获利颇丰。我在查阅刘国钧文集时,找到了他对当时的回忆。我们从他的这则自述中,找一找促使刘国钧做出弃商从工转变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教师:此时的刘国钧也深受南通大生纱厂的创始人,纺织大王张謇的影响。关于张謇的材料大家可以阅读教材45页的学思之窗进一步了解。
PPT呈示:材料
教师:民国后的几年中,常武地区的纺织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50年代常州工商业联合会搜集的一份重要材料。
驱动问题5:看完材料后大家想一想,包括合昌布庄在内的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市场上的洋货减少,国货销路旺盛,民族企业发展的势头日盛。
教师:此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春天。而这样的好日子又会有多长呢?
PPT呈示:材料
教师:查老板告诉我们,仅仅一年以后,他的合昌布庄就赔了个精光。这就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接着看。
PPT呈示:材料
教师:好,同学们这下明白了吧,是谁又回来了?
学生: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教师:所以我们将民国元年至1919年称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同合昌布庄的不幸遭遇相反,1922年,生意兴隆的刘国钧又在东门外开办广益二厂,成为萧条时期常州纺织业的一匹黑马。
教师:我们了解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以后,再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PPT呈示:材料
教师:1919年,关河路成立了常州第一家机器生产的面粉厂。如果你对火车站附近比较熟悉的话,现在在丽景花园东边有一条小路,叫常粉路,这是因为以前的常州面粉厂就在丽景花园这个地方。所以关河路附近是常州近代面粉业的发祥地。
驱动问题6:大家想一想,1912-1919年哪些民族工业发展最快?
学生: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除此之外,化工、皮革和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只不过常州地区离通商口岸还有距离,这些表现不如大城市那么明显。
驱动问题7:同初步发展时期类似,此时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对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看这样一张表。想一想这个影响是什么呢?
PPT呈示:中国产业工人人数统计表
学生: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提供条件。
午时:青天旗下的十年发展
PPT呈示:全国历年钢铁产量统计表和材料
教师:1930年2月,刘国钧接管经营不善的大纶久记纺织公司,改名大成纺织染公司。近代中国一个举足轻重的民族企业就此诞生。大成自开工伊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当年底就盈余10万元。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常州工业的发展。1932年常州八个主要的工业部门资本总额已经达到500多万元。到抗战前夕,大成公司已拥有4家工厂,资产达460万元。日产布5000余匹。人们称其为“大成奇迹”。而常州的发展仅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驱动问题8:联系必修一所学知识,同学们想一想在二三十年代,材料中的种种有利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指什么?
学生:北伐期间国共合作破裂,不久宁汉合流。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伐结束后全国基本统一,政局稳定。此时,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从图表中也能反映。国民政府在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了一些变革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再次掀起抵制日货运动,民族工业的产品更是赢得了相当的市场。大家注意右侧图表中国内钢铁产量在1936年和1937年猛增,其原因何在?
教师: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交通运输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比较突出的是制碱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1927-1937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十年。
教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戌时:国破家散后的残酷打击
PPT呈示:大成公司抗战时期损失图片
教师:1937年夏季,日军全面侵华,给民族工业造成空前的灾难。11月,日军铁蹄踏入常州城内,百姓从此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常州名仕江枕山有诗云:龙城一片成焦土,惨目伤心不忍经。惟有君家生气在,烬 余 犹发万年青。屏幕上这些是我从大成公司档案中选取的图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成公司的厂房在日机轰炸常州后摇摇欲坠,纺织仪器也损失惨重,据估计大成公司抗战时期的直接损失在510万元以上。
PPT呈示:材料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则戚墅堰电厂的史料。戚电厂曾经是国民政府在华东地区的电力枢纽,淞沪会战时就引起了日军的关注。随着戚墅堰的沦陷,戚电厂也落入日寇手中。大成公司和戚电厂的遭遇反映出日军是如何对待我们民族工业的?
学生: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或是摧毁或是吞并民族企业。
PPT呈示: 重庆兵工厂图片、后方汽油产品生产状况饼图和材料
教师:由于日寇的侵略,大成公司的日常经营难以维继。1938年刘国钧在重庆与卢作孚等人合作,创办了大明纺织公司。而国内一部分企业也已经跟随国民政府内迁,相继在西南后方落脚。右边照片中的战时兵工厂为了躲避日军轰炸而建立在西南地区的山洞中。
PPT呈示汽油饼图和档案图片
教师: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经济体制,后方的工业生产由资源委员会和战时生产局统一管理,民族企业只能依靠政府维系经营。右边这份收藏于台北的档案就是战时生产局成立时的文献,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战时生产局是综合管理战时生产事务之最高机关,受最高军事委员会指挥。从左侧的国统区汽油产品生产状况的饼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资源委员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统制经济下,国民党官僚阶层乘机压榨民族企业,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PPT呈示:1937-1945年物价、汇率和纸币发行情况和学者对统制经济的评价
教师:这张表是国民政府的金融顾问美国人阿瑟·杨格所绘制的抗战时期国内物价汇率和纸币发行情况。直观反映出战时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
驱动问题9:战时的统制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统制经济虽然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但也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把民族资本主义推向了更为艰难的境地,战后经济的重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亥时:大厦将倾时的陷入绝境
PPT呈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教师:抗战胜利后,1946年蒋介石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和经济特权。美货涌入,排挤国货,民族企业生存岌岌可危。
PPT呈示:材料
教师:抗战胜利后,大成纺织公司重振旗鼓,恢复生产。可为什么刘国钧等资本家此时却感到惴惴不安呢?大家先阅读这两份材料,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国民政府在战后不断征收苛捐杂税、摊派公债甚至明目张胆的抢劫,使得民族资本家们胆战心惊,民族资本主义生存更为艰难。
PPT呈示:大成公司档案和黑市交易图片
教师:1947年,常州市场上的大米每石已达98万至106万元。左侧这份档案是1947年刘国钧不忍心看到职工受物价高涨之苦,给职工发放贷款的规定。患难之际足以显示出他作为民族资本家的良心。再看右侧的照片,1948年8月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导致通货急剧膨胀。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随之崩溃。1949年1月到3月,常州的米价涨了40倍至多,常州也不断掀起抢米风潮。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前线战争的局势更是加快了蒋介石政权土崩瓦解的速度。
PPT呈示:材料
教师:而此时常州的民族企业面临怎样的窘境?
学生:民族企业因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纷纷停产倒闭,陷入绝境。
教师:真可谓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啊。
六、重抚时光的印痕
PPT呈示:材料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着实令我们唏嘘不已。回眸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企业家们在艰难环境中的顽强品格。这则材料所反映出的正是刘国钧与时俱进,勇于革新的企业家本色。
教师:而最后他的困惑,又何尝不是当时国人种种忧国忧民思想的一个缩影呢?
PPT呈示:材料
驱动问题10:结合材料和本课所学,思考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力量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哪些又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积极因素:列强侵略,政府鼓励,实业救国,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消极因素:社会性质,自身因素,政局动荡。
PPT呈示: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汇总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图
教师总结:最后,我们再来一起梳理一下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
结语: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资本主义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刘国钧和他的大成纺织公司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教学反思
历史组 房源晟
疫情期间,为响应学校号召,做好“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工作,我于2020年3月18日下午3:00-3:50在腾讯课堂的直播间里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一堂在线公开课《“时”与愿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史组全体教师线上观摩听课。综合听课教师的意见和我个人的教学体验,现分析如下:
一、一个亮点
听课教师认为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以刘国钧和大成纺织公司的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首尾呼应。授课教师精心备课,对地方史料的研读和处理得当,展示了许多核心史料。驱动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与学生在线上的互动密切,教师的追问具有一定深度。本课教学环节设计完整,史料教学得到较好实施,全面融合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尤其突出了家国情怀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较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一个建议
授课教师还应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多实践,将教学重难点再突出一些,可以结合知识点增加一些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三、自我小结
长期以来我对于中国史的教学颇感力不从心,一方面是由于我的专业方向在世界史部分,另一方面平时也缺乏对中国史方面文献资料的研读。申报开设本节课作为公开课,正源于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希望通过准备一节中国经济史的新授课,提升自我的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近几年也在不断搜集常州地方史料,探索史料教学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这次也是我学习和思考成果的一次检验。再加上本次假期延长,我所在的高一历史备课组正利用“腾讯课堂”进行线上直播教学的工作,我通过几次授课,人机间的磨合较为理想。
为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准备好这节新课,我阅读了2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通史类专著,查阅和摘录了近万字的常州地方史料和期刊文献,充分利用我藏书中的15册《常州地方史料选编》、《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6卷本的《刘国钧文集》和一些地方志,用刘国钧与大成公司作为贯穿本节课的线索,向学生展现时空变化中的近代常州民族工业的历史变迁。通过文字、图片、档案等多种史料的呈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满足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求知欲。平心而论,这节课我是花了功夫精心准备的。
直播教学结束后,我也认真听取了组内老教师的评课意见,认真反思。这节课上完我的第一感觉是时间把控得较好,整个教学流程比较流畅,和学生的互动也较多。但我仍发现我在运用历史语言进行讲授时有些口头语不时会出现,一些表述也过于口语化,这也与我的历史学科教学基本功薄弱有关。由于课前与备课组两位老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师父张坤玲老师和李春老师提出了一些有待改进的细节方面的建议,我认真听取了她们的建议,及时完善了我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使得整堂课没有出现较大的失误。
对比老教师的课,我的课堂在管理学生和重难点处理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也要尝试复习课、习题课等多种课程形式的公开课教学展示,认真听取老教师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
今后我还将继续尝试挑战自己薄弱的领域,研究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和历史学科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强化史学功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训练业务技能,在教研活动中增长见识,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水平,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20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