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主题引领下的开课研讨
时间:2019年11月13日上午9:00—10:30
地点:弘毅楼二楼学生阅览室
人员:陆唯梅 吕秀玉 赵裕军 李丽萍 何飞 胡方晓 刘婷婷 孙秦玉 代梦云
主持:陆唯梅
主题:研修主题引领下的开课研讨
主要内容:
一、针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主题的理论学习。
单元教学设计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相对而言,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它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单元教学要求老师能够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以单元话题为基础,将本单元出现的重要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体的编排,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对国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核心素养体系的遴选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已走过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呈现出来的问题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脱轨。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学科,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接合,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研究能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立足地理学科,以核心素养为统摄,在调查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核心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和内容,深入研究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视角,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取向、情景化教学设计和体验式教学设计。
二、在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结合教学进行了主题研讨。
研讨主题1: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你所理解的单元设计是什么样的?在《气象灾害》研究课中的单元设计体现与改进建议?
研讨主题2: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之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研究课中的体现、改进建议?
研讨主题3: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之实践能力和人地关系意识的培养——在《气象灾害》中的体现、改进建议?
全组教师结合研究课,充分交流了对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看法。
三、教学研讨与磨课
(1)针对陆唯梅老师在高二(4)班以“区域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为研究主题,开设了一节研究课。以非洲野生动物的大迁徙为情境,探讨非洲主要气候的成因——《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全组老师各抒己见,进行了评课。
教师选择非洲动物的大迁徙作为导入,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降水的影响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展示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参与评价与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用所掌握的初中地理知识及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迁移到本节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教给学生认识事物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基于高一学生已初具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2)针对何飞老师即将在11月28日与二中进行的同题异构课,全组老师在选题、教学设计、案例选择、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大单元概念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为研究主题,开设《气象灾害——暴雨》研究课。选取以常州夏季暴雨多发为研究背景,在自然灾害的大单元概念下,引领学生面对灾害的成因-——危害——措施分析思维结构。初步确定了开课之前的三次磨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