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校长室、师发处、课程处的指导之下,地理教研组依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尊重规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群策群力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 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常规

  地理组教师现有9人,有5人分别担任各年级班主任;人均周课时在12课时以上,高二教师周课时15节以上,教学任务繁重。三名青年教师,教龄在2年以内,缺乏教学经验;三名教龄10年以上的成熟教师教科研工作压力巨大。

教研组及时整合课表,保证周三上午在学生阅览室进行的大集备与各备课组的小集备,积极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主动随时开展教学讨论。全组统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各类活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全组教师共同深入学习《教学常规》,规范教研组和组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重课堂教学反思的环节。

依照相关规定认真参加市教育科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布置的各项任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高中教师优质课评比、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校际研究课等活动,抓住机会,提升基本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对师徒学习指导工作常规化,徒弟主动听课、学习、交流、反思,全组教师之间提倡推门听课。

2.逐步展开主题研修,开课研讨

教研组以“每周一课”为活动形式,有序进行“四位一体”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并及时上传学科网。

(1)研修主题:真实情境下问题的设计与反馈的评价

(2)负责人:胡方晓(校高端教师培养对象)

(3)学习情况:

a.理论学习:教研组向全组教师推荐了相关的学习文章,针对推荐文章的学习集中谈学习感想。全体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真实教学情境的选取、单元教学设计、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等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b.案例学习:本学期各备课组教师参加了9次市级教研活动,到多所兄弟学校听评课,分析学习各类研究课中的精华。

c.课例分析:学习分析网上的视频课,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为例,分析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4)对应小主题的研究课开课情况:对应三个研究小主题,共开设了8节组内研究课。

小主题

对应年级

负责人

研究课开设情况

大单元概念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上学期

胡方晓

胡方晓高二3班《经纬线及其应用》

代梦云高一14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孙秦玉高一10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刘婷婷高二5班《非地带性气候》

区域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高二年级下学期、高三年级

李丽萍

陆唯梅高二4班《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胡方晓高二11班《气候的特殊性》

信息技术创设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高一、高二、高三创新班

何飞

胡方晓高二3班《经纬线及其应用》

何飞  高一7班《气象灾害——暴雨》

李丽萍高一8班《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在组内研究磨课的基础上,李丽萍老师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还开设了针对全市高一地理教师的市级公开课;何飞老师的《气象灾害——暴雨》与二中高雪玉老师开设校际研究课;胡方晓老师的《非地带性气候》到新桥中学开设区级研究课。

3.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反思成长

(1)李丽萍老师主持的十三五规划课题《手机APP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的研究》,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确立为市级课题。以睿易云平台为基础,青年教师探索“数字化学习评价”的模式,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何飞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评价》,被确立为校级课题。本学期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在高一年级开展《雏鹰救援》活动,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3)第二批教师工作坊工作的继续开展。何飞老师的“锤子工作坊”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李丽萍老师的“BYOD(自带设备)工作坊”则是研究手机App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两位教师及时上传相关活动内容。

(4)研发新的校本课程。胡方晓、刘婷婷两位老师共同研发《电影与地理》校本课程,在高二学生中深受欢迎。

几个研究项目均是以青年教师为主,全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过程中,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成长。

 

二、问题反思

1.地理特色活动的开展计划部分未完成

(1)第二届“地质模型”制作活动,原计划在高一年级开展。由于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教学进度没有进行到地貌的相关内容,所以活动计划调整至下学期。

(2)原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的第十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的比赛成绩不理想,比赛形式的变化与我校生源素质的下滑,拟将第十四届比赛转为高二地理选修班参赛。

(3)在高二地理选修班开展的“图识天下”活动,由于合格考时间的重新设置,导致本学期高二教学时间及其紧张,加之我校选修学生的急剧增加,正在重新设计比赛方式,调整补充竞赛试题。

2.研修主题“真实情境下问题的设计与反馈的评价”的研究课,本学期仅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由于高三教师的年龄与身体原因,没有相关研究课展开。下学期将重点安排。

3.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本学期刘婷婷老师获得常州市“教坛新秀”的荣誉;李丽萍老师成为市青年教师的代表。但两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校基本功比赛中成绩欠佳,今后将针对每个人的薄弱环节加强基本功的日常训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4.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问题。本学期,地理专用教室的软、硬件请专业人员维修了7次,除校本课程外,基本没有正常使用过地理专用设备。目前,设备基本正常,计划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在该教室进行,开发相关资源的作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