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生物组每周一课2019.11.28(徐双双)
发布时间:2020-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双双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学习。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科学史,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物界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同时,光合作用对前面学过的细胞器、ATP等知识的复习、巩固,对后面的生命现象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既有光合作用科学史宏观内容,又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微观内容,学生学习会有一点难度。在初中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通过对捕获光能的色素实验、叶绿体的结构学习,能够从结构与功能观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去理解,色素存在于叶绿体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历程探究,能从科学事实和证据中,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能够根据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能够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多媒体展示下面资料

    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2、1648年比利时医生Van Helmont的柳树实验。

请学生评价:

(1)你同意他们的结论吗?(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缺少科学依据;B、柳树实验则体现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2)科学的方法体现在那些方面?(对照原则)

(3)你对Van Helmont的实验结论认同吗?(不认同)

(4)为什么?从实验设计的过程看是不是有不严密之处?(没有对实验中某些因素(无关变量)严格控制)   

  

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过程。

    1、1771年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密闭, 蜡烛不熄灭。小鼠与绿色植物,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投影展示实验结果

             蜡烛熄灭时间(分钟)

试验次数放天竺葵的玻璃罩不放天竺葵的玻璃罩15.20.526.10.436.50.345.80.4

老师质疑:  

    (1)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为什么有人认为植物也能使空气变浑浊?他们忽略了什么条件?

    2、1779年英格豪斯的实验:

重复英格豪斯植物更新空气实验

老师质疑:(大屏幕)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为什么在光下才能成功?

    (2)为什么植物只有具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3)植物吸收了空气中的什么气体?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4)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转变成了什么能?

 

讲述:直到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1845年,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指出,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过渡:那么光能变成化学能储存于什么物质呢?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变成了什么物质?

    3、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碘蒸汽

       黑暗     一半暴光    深蓝

绿叶                       

       24小时    一半遮光    无变化

老师质疑:(大屏幕)

    (1)为什么要把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  

(2)这个实验是否设置了对照组?哪组是?

(3)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4)实验中哪些处理用于排除干扰?

(5)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如果遮光部位也变蓝,可能的结果?

过渡: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建议:阅读课本同位素标记法  

    4、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证明这一问题

            H2O和 C18O2  O2

向植物提供

            H218O和CO 18O2

    提问:(大屏幕)

    (1)、用18O分别标记什么物质?

(2)、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5、卡尔文循环

 

 

思考回答、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思考并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完善实验步骤。

 

 

 

 

 

 

 

 

 

 

 

 

 

学生举一反三,学会通过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结合学生活动单,讨论回答问题串。

 

 

 

 

 

 

 

 

 

学生逐步通过科学史,构建新知。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所给的实验材料,观察并回答问题。

 

 

 

 

 

 

 

 

 

构建新知: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谁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能用一个化学反应式表示?

( )

 反应式表示出光合作用条件、场所、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它并不能表达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那么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怎样?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人们常常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这个条件,将光合作用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大的阶段。

    电脑演示类囊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小组讨论:

1、光反应阶段

    (1)光反应的部位在何处?

  (2)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3)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哪两个方面的用途?

  (4)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

        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5)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

    2、暗反应阶段

    (1)、暗反应的场所在何处?

  (2)、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一定不能有光?

  (3)、CO2发生了哪些变化?

  (4)、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

    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光反应与暗反应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联系。

 

 

 

学生结合动画,体会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并整理。

 

 

 

 

 

 

 

 

 

 

 

 

 

 

 

 

 

 

归纳整理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全面掌握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注重反应式。

对照板书适时巩固,对较难理解的寻求老师帮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