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我校英语青年成长营围绕高考新题型——七选五的阅读策略展开了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两大问题展开讨论:第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七选五的阅读策略;第二点,英语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作为江苏高考的新题型,七选五主要考察考生对上下文的推理判断能力、对文章基本结构的理解能力以及还原信息、完形短文的能力。这对于新教师而言确实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有效分析七选五的考点,分享相关的解题思路,将为后期七选五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扎实的基础。讲座开始,主持人介绍了七选五的选项特点:1、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2、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3、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4、标题型:短小精悍 (名称型短语,祈使句)5、首句型:1) 首段首句:点出主题,引出下文。2) 中间段首句:本段主题,上下文承接。3) 末段首句: 文章主题,总结全文。随后,基于七选五选项在文中分布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案例,解说了七选五的阅读策略。从宏观上来讲,七选五应采取以下答题策略。一、针对分析文本结构。二、抓关键词。 三、找篇章逻辑关系。从微观层面而言,在语篇结构上,七选五主要分布在段前、段中和段尾。段首一般概括文段,与小标题相呼应。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段尾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句法、词汇层面上,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同词复现、指示代词复现、同构复现、上下义词。在篇章衔接层面,主要存在转折、因果、解释、并列等情况。
基于七选五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青年教师展开了讨论。归根到底,七选五考察的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我校资深教师基于英语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展开主题讲座。探讨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详述语言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如何基于不同的思维模式,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概念的形成过程,营造有利于“对话”的阅读氛围,建立批判性阅读评价机制。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问题时既要全面关注文本、深挖文本,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技能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文:吴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