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申报及课后评价、反思一体化工作表
教研组 | 英语 | 开课主题 | |
研究主题 | 阅读理解试题评讲方法探讨与改进 | ||
开课教师 | 荆琴芳 | 开课班级 | 高三(6)班 |
开课时间 | 周二上午第三课(12.31) | 开课地点 | 致远楼三楼304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的重中之重,因此,一直以来就流传着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然而,鉴于阅读理解对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又是最难提高的。本课试图从主题和语篇的角度引导学生识别文章关键句或关键词,掌握文章的主要大意,提高“主旨大意题”的准确率。另外,在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厘清文章脉络,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进而提高学生对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准确定位的能力。最后,针对关键信息,分析句子结构,提高学生解读长难句的能力,并且通过信息的对比和分析,提高学生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
| ||
课后评价活动记载 |
本次测试阅读理解主要查看细节理解题,外加少量的推理判断题和词意猜测题。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学生根据语篇脉络和关键词定位关键信息,分析句子结构,提高学生解读长难句的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提示比较准确地定位到信息,在分析长难句的时候,教师能够带着学生聚焦句子主干,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逐步训练解读长难句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题目设置和选项设置,尝试优化选项。
| ||
课后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教学反思 |
本课原计划从主题和语篇的角度引导学生识别文章关键句或关键词,掌握文章的主要大意,提高“主旨大意题”的准确率。另外,在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厘清文章脉络,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进而提高学生对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准确定位的能力。最后,针对关键信息,分析句子结构,提高学生解读长难句的能力,并且通过信息的对比和分析,提高学生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 但是摸底考试出来之后,经过试卷阅读题结构分析,发现15道题中主要是细节理解题,或者基于细节事实的推理判断题。而且本次考试语篇能力的考查相对不多,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整---- “Circle the key words, locate the key information, analyze the key structure.”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已经有一部分经验,但是在“analyze the key structure”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因此,课堂上先进行师生共同分析句子结构,划出句子主干,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分析句子结构,并且组织语言进行当场翻译,检测对信息与信息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长难句的解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信息理解的准确度,提高排除干扰项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