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压力管理
——阳光心态 美好人生
高三(9)班 倪红娟
导入新课(2’)
1、心理小测试:观察两幅图
主持人: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了波浪滚动和圆圈转动,那你就是有心理压力了。进入高三以来,同学们的心理压力明显变大了。那么心理压力来自于哪里呢?压力是完全负面的东西吗?如何应对压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应对压力,塑造阳光的心态,铸就美好人生。
教学新课
压力的来源:(2’)
1、活动:打出《同学们的烦恼清单》
主持人: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列出了以下原因。大家看一看,哪些烦恼戳中了你的心?
主持人:我们把这些原因归类,可以分为学习、亲子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其中学习方面的原因比重最大。其实有的烦恼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有的烦恼源于你的看法,心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2、心态的作用(2’)
小故事:《九个人过桥试验》
教师:《九个人过桥试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心态影响能力的发挥。
到底什么是心态呢?
3、心态的含义和分类
含义:
分类:
(二)如何化解压力——塑造五种心态
直面压力—塑造坦然心态(5’)
(1)吹气球的游戏
主持人:那么,你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吹气球。你现在心理压力有多大,就往里面吹多少气,气球的充气状态就代表你目前心里承受的压力。然后打个结。(同学们吹完后)
主持人:互相观察一下同学们的气球状态,有的很瘪,有的饱满,有的吹爆了。说明每个人的心理压力大小不一样,不过大多数同学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
主持人:哪种气球的状态比较理想?中等大小的,气少的太瘪了,气太多就会爆炸。同样,人的压力也是一样,太大太小都不好。
主持人:我们来看两个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打出曲线图)请同学们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个理论的理解。
同学回答:简单的任务,动机越强效果越好;困难的任务,动机越低效果越好;中等难度的任务,动机中等比较好。
主持人:所以,有压力也不是坏事。但过大过小都不好,适度的压力能让我们发挥得更好。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压力(考试焦虑),坦然面对和接受它。
另辟蹊径—塑造变通的心态(7’)
(1)活动:为俄罗斯潘婷写广告词
主持人:这是俄罗斯潘婷洗发水的广告,请你为这则广告写一两句广告词并解读你的广告词。
打出原广告词:成功就在眼前,只要不顾一切。
主持人:说的是人要坚持梦想的信念,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就会成功。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你对这段视频的理解不一样。换一种方式,也可以成功。表演一定要穿演出服,这是一种思维定势。演出服被剪了,穿练功服跳舞反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要以变通的心态应对变化。
全面评价——塑造感恩心态(3’)
主持人:请陈灵同学跟我们分享一下她和妈妈相爱相杀的故事。
妈妈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在孩子看来可能比较苛刻,令人无法接受;但是妈妈每天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为我们付出很多,是爱我们的。而且,历史课上我们讲到,评价人物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也许妈妈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方式的教育,有她的局限性。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她是尊重我的意见的,也在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妈妈。
换位思考——塑造宽容心态(3’)
白岩松写给儿子的信(请张泉炜以一位老父亲的口吻朗读)
心理测验:测测你的宽容度有几何?
主持人:当别人无法达到我们要求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
5、虚心好问—塑造空杯心态(2’)
空杯心态,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其引申含义就是:随时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知识、技能或经验,为新知识、新技能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总是最新的。
6、心理小游戏——“你可以,可是。”(5’)
示例:我想好好学习,可是无法戒掉电子产品怎么办?
A:你可以继续玩啊!
B:可是,如果我继续玩就考不上好大学了。
A:你可以不上好大学啊。
B:可是,我就无法去学我心仪大学的历史专业了。
A:你可以不上心仪大学的历史专业啊。
B:可是,这样我就无法变成像倪老师这样优秀的历史老师了。
主持人:请两个同学上台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其实,提问的人内心早有答案,但是还不能下定决心而已。通过不断追问的方式,也许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从而下决心去改变。
三、解忧杂货铺
(1)活动:播放《解忧杂货铺》的视频(4’)
主持人:电影中的浪矢爷爷即使收到了空白的信,还是很耐心地给予回复,改变了一个青年的人生。你也可以成为“浪矢爷爷”,解答同学的烦恼,也许你不能写出高深的理论,也许你也没有终极解决方法,但只要你足够真诚,也许也会改变某一位同学的一生。
(2)角色扮演:扮演浪矢爷爷,解答同学们的烦恼。(5’)
(3)聆听心声:同学分享来信和回信。
班主任总结:
教学反思:
2019年11月28日,我与二中的许老师分别在高三(9)、(10)班开设了同题异构班会公开课《心态决定成败》。在备课、上课、评课环节有颇多感悟与收获,现总结如下。
1、几个亮点 省常中特邀指导老师董焱老师指出本课的亮点是“解忧杂货铺”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匿名写下烦恼,并且由同学抽取信件回信。当董老师听说我让学生在信封上画上自己的标志,最后能取回自己的信件查看解答的时候,表示非常赞同,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开公开课进行的一场秀,而是真正起到了德育的效果。董老师建议可以把这个活动延续下去,在不同的班级之间、不同的年级之间开展活动,当成一个德育课题来做,最终成为个人乃至学校的德育品牌。同时,董老师称赞了我把学科教学融入德育的做法,例如在“我可以,可是”的环节,以历史教师为例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2、几点建议 董老师还指出本课的不足。第一,准备太充分,活动多导致难以深入开展。正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找了许多素材,设计了很多活动,以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虽然多,但是由于时间不足,使得活动还是停留在感情体验的层面上,学生的思维产出较少。今后需要在如何通过对话进行追问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方面多做研究。第二,这是一节讲座型混合活动体验的班会课。其实,如果给予学生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是可以自己得出结论的。
3、自我反思
(1)痛并快乐着。开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不想耽误高三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我决定由自己筹备为主,学生准备为辅。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寻找素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设计活动、准备活动材料、做课件。但是,当我看见学生眼眸中的亮光,看见听课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看见学生郑重地写下回信,看见评课时老师们在热烈探讨,我觉得非常值得。
(2)设计活动要以学生为本。还是不知不觉还是误入了想要“秀”出自己的“歧途”,认为公开课一定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热烈的气氛,而忽略了时间是否充足、活动能否充分开展、学生的思考深度的问题。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哪怕这节课是平淡的,也是成功的。
修改 转发 添加至备忘录 关闭 |
评论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