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 | 英语 | 开课主题 | Technology changes lifestyle | ||
研究主题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
开课教师 | 江凌云 | 开课班级 | 高三(5)班 | ||
开课时间 | 2019.11.19周二上午第二课 | 开课地点 | 高三(5)班 |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这些能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为重要,因为这触及学生的思维内核。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 然而这一品质的培养恰恰是我们外语教育或者基础教育重视不够的地方。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以高考为指挥棒,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仅仅停留在获取信息的层面,老师讲解阅读理解时更加关注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因此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又是教师专业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识,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该重视的内容。
| ||||
课后评价活动记载 | 王老师: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话题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本身这个话题就是具有争议性的,科学技术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而本篇文章作者对于科学技术的态度是消极的,理由是科学技术造成了separation。因此可以借此引发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做出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借鉴本文的行文结构和论证手法,模仿文本,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从而达到以读促写。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也可以将所读文章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巩固阅读的目的。
| ||||
课后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教学反思 | 因为仅有一节课的时间,既要关注阅读,又要注重写作,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我最开始的设想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文本,了解文本最基本的“what”层面的信息,课上只需要简单check一下,就可以进入接下来对文本论证手法的学习,评判作者观点,并进行写作环节。但事实是,学生课前的预习非常不充分,并没有认真做预习作业,也没有认真看文本,导致课上对于本应该简单核对答案的问题,花了大量的时间,有近20分钟都是在进行what层面的信息查找,而这本应该是学生课前完成的。自然,这大大影响了教学进度,导致最后的写作还为开始便草草结束,这能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因此,这也提醒我以下几点: 1. 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 2. 如果要让学生进行预习,一定要明确要求,最好进行手把手的亲自指导,放任自由的预习,等于不预习; 3. 预习和不预习完全可以上成两种课型,如果要上读写课,必须把握好读和写两者的关系,究竟多少时间在读,多少时间在写;也要考虑一节课既要读又要写的实际操作可能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实际证明,必须分为两节课甚至两节以上的课时才可以较好的完成。
|
栏目列表
高三英语组第十二周每周一课
江凌云 Technology changes lifestyle
发布时间:2019-1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祎明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