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的小活动介绍不够清晰,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活动的过程及所要体会的意义。可以在介绍活动的过程中,用投影进行演示,或者请一个同学上来配合在黑板上演示,直接明了。活动比较简单,要求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做,不一定要求匀速,所获得的结果并不多,评价所需的时间也并不长。
关于合速度与分速度概念给出的时机,放在小活动后,则有利于后面对视频的讲解,并会比较顺畅的得出合速度与分速度的三个性质。若放在视频后面,则学生对合速度与分速度的系统性理解比较全面,但是在视频讲解过程中,语言描述会略显繁琐,需要精心设置好所有的语言。当二者不可兼得时,流畅的课程更为重要。心理上会担心讲的不清楚,学生没听懂,会使得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繁琐,不能突出重点,而精炼的语言或其他的语言风格,源自于平时的锤炼,在开课前再精心设计语言,会感觉不自在,感觉像要背一篇文章。视频中图像的处理,可以打印出网格纸贴在白板上,也可以在学案中体现,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合速度与分速度的性质。等效性讲解中,从特殊性出发,并未回归到一般性。可以先类比力,提出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然后在特殊性中验证,最后有必要推到一般性。小船渡河问题中,为便于学生理解,可以进行情境化,说明清楚合运动与分运动,分配更多时间。
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提出问题:观察蜡块是否匀速上升,评价问题时又说看不出来是否是匀速上升的。精心设置几个问题。
上课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实验的设置应该一个方向匀速,一个方向匀加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处理不够恰当。这个问题可以借助最开始的小实验,可以耗时很短就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一开始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则可以说,我们我们物理在学习研究中,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关于你提出的一个方向由加速度这样一个问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我们可以课下交流,下一节课我们就处理一个方向做匀变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