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陶技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手捏成型和泥条盘筑成型的特性,明确学习手工制陶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手捏成型和泥条盘筑成型的制作技法及其成型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手捏成型
(一)概念:
手捏成型是陶艺制作的一种成型手法,制作时,通过双手对陶泥的切割、堆塑、捏、揉、挤压的方法来塑造作品,在手捏作品中,有生动稚趣的动物陶塑表现,有精美细致的器物装饰表现,有轻松自然的人物写意表现,也有将泥块作为形式要素的构成表现,使手捏成型在陶艺中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制作:
手捏成型技法,强调了泥土的自然特性和造型的表现力。手捏成型技法从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和伴随着陶器的产生而出现。经过不断地发展,产生了大量精美陶瓷制品,捏塑技法作为陶瓷艺术的先驱,为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陶器的产生,众多的捏塑作品在古人的创作下不断出现,在传统陶瓷中捏塑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器皿的附属装饰,二是独立存在的捏塑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制陶工艺越来越精益求精。陶泥是特殊的材料,在制作中人们保留了泥料自然形态与审美意向,实现了作者的自由表达,体现了作品生动趣味,形成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制作工艺要点:主要是利用陶泥特有的柔软性,进行搓、压、切、印、捏等来塑型。
第二节 泥条盘筑成型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并能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意义,为以后进行陶艺创作,打下了基础。当然,若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好还是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并掌握制作规律。
七、作业:
理解和掌握陶艺的成型技法,结合自己的作品,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成型方法,进行陶艺创作。对陶艺的成型技法进行深一步的探究和反思,查阅现代陶艺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陶艺知识。
朱冬健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