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课教学反思
附: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申报及课后评价、反思一体化工作表
教研组 | 历史 | 开课主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 |
研究主题 | 围绕教学立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 ||
开课教师 | 李春 | 开课班级 | 高二(13)班 |
开课时间 | 2019年1月3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 开课地点 | 高二(13)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分解: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本课研究目标:紧密围绕教学立意,精选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
在进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课的教学时 ,我只是按照教材对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概况、发展做了系统讲授,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英国政治传统的关系没有给予关注。课后听了一个视频讲座,13世纪英国《大宪章》以来就形成了一种政治传统 :“王在法下” 、“国王在议会中”,即国王必须依照法律管理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即法律的通过必须得到议会的同意,议会拥有征税权。而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恰恰是继承了英国《大宪章》以来所形成的政治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融进新的内容形成的。以后教学时我必须重视对《大宪章》出现的背景和解决的贵族和王权的矛盾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一个基本观点:议会掌权这个传统一开始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继承传统政治文明基础上的创新,它是英国正确的历史选择。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在文明史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否则一些问题是无法说明白的,因此,对教材中所增加的一些我们粗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内容,实际是有其深意的,这就是知识的再一次拓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拓展,单单靠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的,只有在有必要的史实铺垫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进行真正的历史学习,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以上反思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课时,一定要很好发挥《大宪章》这一教学内容的作用,使学生认识: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必须要尊重和继承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且要结合现实政治的需要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学生理解把握了这个观点,就会对以后学习美国、法国、德国乃至中国政治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