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情境教学以其自身独特的功效而备受追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进行情境教学。首先,教师应认真分析新课标,深入研宄教材与学生实情,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与情境,使数学知识与具体情境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指导学生在熟悉或综合的情境中进行切身的实践与探索,使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获得数学思维能力与品质的提高。通过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境教学是一种为填补传统教学的缺陷而提出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它鼓励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増强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使数学知识在情境的作用下以一种更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教育教学是个不断革新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理念下,情境教学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当前我国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研制核心素养发展体系,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研宄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发现其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的先决条件以及存在的不足。根据研究结果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促进情境教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虽然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情境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本文主要是对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宄。文章既包括了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应用现状的分析与研宄,也囊括了对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原则与策略的探索。文章首先禅述了情境教学与核心素养的一些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情境教学应有的特征与功能。接着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宄。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情境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以及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这三个方面,并形成了关于情境教学应用现状的结论。在上述研宄的基础上,论文最终提出了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具体的教学原则与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培育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所帮助。关键字:情境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第2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情境的内涵情境是个还没有对其进行规范定义的概念。目前,关于情境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情境被解释为“情景,境地”[16]。社会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影响事物发生或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也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17]。教育学认为,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18]。吕传汉和王秉彝教授认为,情境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进而获得学习行为习惯的一种环境或背景[19]。张奠宙教授认为情境是指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背景或环境,对启示和激发学生情感有特定作用[M]。由上述定义可知,情境可以看作是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由一定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外部环境。2.1.2情境教学的内涵关于情境教学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诠释。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变化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2<)]。G.波利亚认为,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或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境思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教学过程[21]。还有些学者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定的资源,给学生提供知识建构的载体,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最后让学生形成更高的思维能力以及更完善的知识体系综合各种关于情境教学的解释,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亲身的实践与探索高效获取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2.1.3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个类概念,它对将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从学习结果的角度给予了一定的描述。目前有关于核心素养概念的观点非常丰富。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描述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3]。史宁中教授将核心素养描述为“后天形成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24]。有学者综合当前国内外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以及结合各学科对核心素养的研宄,将核心素养解释为是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用于满足自己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5]。核心素养是对当前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描述,也是当前教育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对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2.2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被一线的教师广泛使用。情境教学之所以能够得到推广,除了教育界提倡教学法的百花齐放外,还与它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以下是通过文献法得到的情境教学的一些理论基础。2.2.1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宄教与学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旨在探索并发现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从而能够根据所得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依次为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感觉作为认知过程的出发点,是个体获取直接经验的基础与前提。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个体首先会通过感官的直接感知获得关于感知对象的初步认识。在经历过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后,个体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就会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最终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亲身实践与探索,是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感知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实现迁移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2.2.2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一种重要研究理论。它旨在指出并弥补认知活动将重心只放在有意识地推理与思考,而轻忽其他物理文化背景的不足。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生于情境,并在活动情境中得以丰富与发展。学:f是个体在实践中与他人、社会、环境等相互作用、合作互动的过程。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实践探宄的方式得到加强,也只有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实际运用,知识才能被个体所真正理解。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的社会化水平可以快速提升,个体的实践参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教师在进行g学设计时除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将教学的内容与活动充分融入到现实社会中的具体情境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可能的在真实的或模拟6#现实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觉探索与发现,使其理解知识的本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