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学科研>>文章内容
精神引领,听觉盛宴,砥砺前行 ——记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
发布时间:2019-09-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叶荣荣

精神引领,听觉盛宴,砥砺前行

                                                              ——记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

       2019年是新课标正式刊定发行后的第二年,我们有幸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江苏省骨干教师关于新课改的培训。9月23日在美丽的江苏大学校园报告厅,语文、数学等四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为期五天的培训活动精彩纷呈,既有走在课改前列的专家报告,也有一线专家型教师的课例分享。理念进入实践领域,指导教学实践,这必将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但是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这势在必行。

       以下我将摘取几个关键词来阐述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

     一、  语文核心素养-人之为人的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既要获得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新的内涵变化。体现出了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四大核心素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一个个落实,而是一起推进。而这些务必为实现真正具有高素质涵养和文化情怀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石。学生在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语文课程更应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找到语言表达的创新途径。语文课程目标中增进对祖国语文的美感体验,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当代文化,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也是人的审美素养和社会性品质的呈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基于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的四大核心素养的习得,正是践行和体现人格素养的途径。

二、新阅读-学生中心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新课标要求必须以学生为中的教学理念,以实践性学习为载体,通过项目、任务学习,令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主动完成任务。整本书阅读、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这些均属于阅读范畴。随文写作催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要基于学生文本阅读中的问题。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促进师生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阅读社会生活。

       要实现新阅读,需以学生实践性为阅读原则,教师讲授式理解阅读退出课堂。以《与妻书》为例,教师这样设计,假如你是林觉民的妻子,请替她写一封回信。回信原则:林觉民在来信中的几层意思,在回信中都要给予回复,这就是基于对固有文本的深度把握。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抛弃,这是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不同,也是东西方教育文明的不同。阅读教学要寻求灵活的不整齐划一的阅读方式,过于技术的阅读方法是反阅读的。学生的阅读结论是基于理性判断与逻辑推论的,感性判断不是不重要,而是要能经受得理性与逻辑的质证与追问。

个人阅读只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合作阅读,辩论式阅读,社会实践性阅读等形式应该进入课堂阅读教学。但独立判断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习惯。读写结合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阅读方式,尤其是对教材文本的学习。可采取随文写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理解。

三、新写作-任务导向意识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

       高考题中已经多次呈现在特定情境设置下,任务驱动且要求明确的作文题目。如2019年的全国卷二,试题向考生展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其实学生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引导学生以参与者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勇于奋斗,争做先锋的精神,促使个人理想追求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写作的价值和与社会民族发展的意义。2018年北京卷作文60分,分成一小一大两个作文,第一个个微写作,字数要求在150-200间,从三个题目中任选,而题目的设置基于《红岩》《边城》《老人与海》《呐喊》《红楼梦》等名著的阅读。选择一点设置问题,实现了将阅读与写作打通。大作文设置两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有一个情境,且有极为明确的文体指向性。其中议论文写作更要求学生的思辨性、批判性思考。

       微博式作文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个人成长学习与社会生活、祖国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这种提倡生活化写作的模式,是真的写作,时事性写作。需要多向度和高频率的展示,让学生把“此身在此时此地”的感受和想法随时随地写给他人看,多引导学生直面当下生活,切己生活,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评说生活。

       课程改革的战鼓已经擂响,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更新吸纳,且进一步踏踏实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必将是任重而道远。将学生始终放在心中,把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放在心中,把复杂的、不确定的事情放在心中,面向未来,我们必将为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而不断砥砺前行。(文:叶荣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