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运用拉马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并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通过演绎推理举例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运用拉马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环节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问题探讨:以一个豌豆种群为例
思考讨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物种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计算基因频率
情境一:某豌豆种群中,调查发现所有个体均为Aa,那么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和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提示〗(1)A配子占50%,a配子占50%。 Aa占100%。
情境二:某豌豆种群中,调查发现所有个体均为Aa,其自交一代后,那么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和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情境三:某豌豆种群中,调查发现所有个体均为Aa,其自交二代后,那么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和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环节三:填表。根据表格信息总结,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
环节四: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该豌豆种群遭遇极寒的低温。再次计算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
环节五:思考总结
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物种可以分布在自然界不同的区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递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生物的进化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理解种群的概念;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知道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进化实例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本节课中豌豆种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探究过程,训练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体会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