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实质、主要成果和影响;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和影响。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如何冲破天主教会的的禁锢,解放人性的。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背景、核心和影响;马丁路德的主张和影响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内涵
4、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歌曲欣赏,教师介绍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齐家族的神奇历史。从美第齐家族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导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2)学生阅读投影材料和教材内容,逐条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政治基础:新型资产阶级的的推动
文化基础: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
社会心理:人们对教会的神学思想产生怀疑,要求摆脱神学束缚,追求人性解放。
(3)文学艺术作品欣赏:学生阅读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欣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美术作品,分析这些作品要反映的理念和价值观。
(4)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总结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表格对比:人文主义和神学思想的差异;
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5)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6)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宗教改革运动为什么发生在德国、马丁路德的主张有哪些?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7)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对比马丁路德主张和教会宣传的区别,认识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8)课堂小结:对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在人文主义内涵上的差异。
【教学反思】必修三是思想模块,对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枯燥、晦涩难懂。本课教授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如何全面准确理解近代人文主义的内涵,只靠教师讲解概念是不行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必须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除了提供必要的文字材料,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了很多文学作品的节选、美术作品和视频作品的欣赏环节,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作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共同理念,就是这个时代的呼声——追求人性。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才自己真正体会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