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研究>>科研动态>>文章内容
从FACE看文言教学
青年教师成长营主题论坛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琴英


高中生学语文有三怕,其中一怕就是文言文。语音的改变,词义的变迁,语法的差异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完全读懂文言文,如何让文言文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面临的问题。今天,我们组的姜国顺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那就是通过探究字的本源来理解文言词汇意义的变迁。

姜老师着重讲的是跟FACE有关的一些字,从最基本的“面”“页”到带有“页”这个部首的“颐”“颜”“题”“项”“顾”“颇”“县”等。讲解由浅入深,从最形象的甲骨文中探寻这些字的意思,也让我们对中国汉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辅车相依”,为什么面条叫“面”,为什么长江的“江”右边是“工”。

当然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此来促进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比如在跟学生解释“颐指气使”这个成语时,很没有底气的告诉学生“颐”是下巴,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我也说不清楚,姜老师帮我解决了这个疑惑,原来从“颐”的甲骨文写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再如“顾”,是文言文中常考的字,学生总是记不住这个字的意思,如果我们可以像姜老师那样跟学生讲解这个字的字形发展过程,我相信学生一定很容易就能够记住“顾”的所有义项。

想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姜老师的讲座启示我们要多读书,只有我们知道的更多,在跟学生讲解的时候才能够更准确,更详细,更深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解除学生心理对语文的畏惧。所以姜老师在讲座一开始就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就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吧。(文:余经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