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集体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钟雨辰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集体教研活动

 

    2019417日,语文组进行了第二次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高三备课组长张元丽老师主持。首先大家围绕吴晓煜老师开设的作文课进行了交流。接着就本学期教师发展处提出的主题研修内容,大家各抒己见。赵锋校长提出了构建阅读体系的设想,希望能够在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上做一些尝试。

通知:

  1. 五四杯论文,截至时间7月份。组里三个备课组各推荐1篇。

  2. 师陶杯论文,截至时间:66号。具体要求看通知。

  3.  一师一优课 上传。 五级梯队要上传视频,其他老师教案即可。

  4. 黄埔杯 征文,主题:关键教育事件 截至63日。

    征文备课组可以进行分工,每人参与一个项目。

    5. 开课教师开完课及时讲教案、教学反思、照片,上传至学科园地、教后记、网上评课里,三个备课组分别有一位信息员,分别是喻晓玲、钟雨辰、孔瑜三位老师

     

     

     

     

     

     

    讨论稿:

     

    基于数据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

    一、提出此研修主题的缘由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2017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在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科学人文素养这个概念的理解。希望注重时代性,建构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也希望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标准给出: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不是否定过去的教学方式,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入探索,进行深层次改革。怎么积极利用,面对各种资源,如何抓住机会,大数据时代,对教师就必须提出要有数据素养。

    理论文章: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让数据素养成为教师发展的新途径》等很多文章里都提及到数据素养。海量的数据让我们的工作开始进入量化,这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思维的变革。

    3. 我们每天面对的教学场。

    A.   学校开设的睿翼云平台,平板教学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
    B. 学生成绩数据的多样分析,让人感到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学生学习行为的非结构性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可以从中提取信息,将其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为教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高三一模考试题目:实用类文本里,图表题型多样化,通过阅读图表变化,数据变化得出某一个领域的一些合理科学的结论。这种题型促使我们去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语文教师如何教学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内容,这是一个相对陌生化的有挑战性的内容。

    4. 课题研究促进教研组研修主题。语文组4位教师的市级课题,以及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语文教材使用跟踪监测与质量提升》(课题申报材料已经由蒋霞老师执笔完成,并赴北京汇报)。同时针对学生阅读现状,提出构建适合三中学生的阅读体系。

    二、三个备课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明确任务。结合每位教师的论文写作方向、课题研究方向,进行细化, 形成备课组的研修主题,这样一举几得,既可以积累课题材料,也可以进行论文写作,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讨论:这个研修主题可不可行?三个备课组的三个研修主题是什么,结合各自的参与或主持的课题;阅读体系建构问题





年级


成员分工


高一

例如:高一阅读教学及阅读体系的初探



高二

例如:高二文选型教学及阅读体系初探



高三

例如:高三考场作文教学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