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则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常州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陈丹
教学目标:
1.能够将含而不露、隐喻性强的材料还原成本义。
2.学会抓住关键词、把握命题人情感倾向、化抽象为具体的审题方法。
3.学会实题虚化的立意方法,了解反弹琵琶的立意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关键词、把握命题人情感倾向、化抽象为具体的审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表呈现审题偏差在高考中的得分情况。
二、审题立意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
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
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考纲要求:
继续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但也不可偏废命题作文;继续考查学生的哲理思辨能力。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体现鲜明的思辨性。
四、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分类:
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或诗,或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但“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即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感悟类材料作文、叙事类材料作、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哲理类材料作文又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
五、单则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审题必须将材料的本义进行还原。
例1: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展示:
转换角度看问题(离题)
实践方能成就梦想 (离题)
人应当直面苦难 (切题)
点拨一:勿忘关键词、勿忘作者情感倾向
例2:
世界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余秋雨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本义还原: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圈画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祭奠:对逝者的一种缅怀、追念或者思过。
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消受:禁受,忍受
本义:已经或者正在消逝的美好是世界上最让人忍受不住的事情。
分别判断下列三组立意的优劣
1)美丽的事物是脆弱而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美、保护美。【重心偏离
】
2)美的消逝无可避免,祭奠消逝的美是徒劳的。 【理解偏差】
3)追忆现实中即将或已消逝的美好事物,我们的内心常常萌发出泣血的悲痛、追念、忏悔。 【准确完备】
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文化、思想、情感、道德领域等正在消逝的或已经消逝的美:
古琴(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文物等具体器物;
剪纸、打铁花、捏糖人、捏泥人、皮影戏等传统技艺;
书法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式微;
传统事亲伦理、传统农耕文明、传统的邻里相处模式等的衰落……
点拨二:审题要联系生活,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立意要虚题实化,高下优劣立判
补充: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需要关注材料中的关联词语,也需要关注材料中一些重要的修饰语。例如:
2014年上海卷: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明显强调后半部分,即不要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要放眼世界,突破自我,做有利于社会、世界的事情。】
例3: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回归本义:
关键词:贴、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
抓相似性,化比喻义为本义:地面有处于低处,但坚实、稳定的特点;云端在高处,有根基不稳、虚无缥缈的特点。行走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积累之义,故而,在地面行走可以理解为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或理解为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没有实际行动,空有夸夸其谈或目中无人、傲视万物的得意忘形。
然而,除此外,云端 还有辽远高卓、绚丽多彩的特点,跳舞也可以有挥洒自在、舒卷自如的特点。因而,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具有纵横驰骋、舒卷自如的生命姿态,或无拘无束、高远美好的精神境界。
立意展示:
正面立意:
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
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综合立意:
既要贴地而行,更要云端跳舞
反向立意:
云端漫舞
云端跳舞,失败也是美丽
在云端舞出绚丽多彩的人生
点拨三: 全面理解比喻义的相似性,反弹琵琶音更美
总结单一型审题立意思路:
1.抓关键词,审题一定要紧扣主要对象;
2.透过比喻、比拟、类比、象征等手法的迷雾,理清句子间的关系,紧扣作者情感倾向,由表及里地挖掘出题目的本质含义;
3.化抽象为具体,虚题实化,在关键词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单则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反思
常州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陈丹
本节课我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小,所以比较利于深入的挖掘。选取的三则材料呈递深的趋势,每一则材料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点拨。课堂上采用讲练加评点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发挥,点拨也是从学生对材料的解读上出现的偏差中得来,自然而然,最后的思路得出便也水到渠成。课堂上审题与立意两个点并没有呈现两张皮、脱节的情况,而是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每则材料除了学生自己讲解理解和立意外,都另外配合给了几则立意让学生品评,双管齐下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审题立意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这节课总的来说是给了学生真的有用的指导。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下午的课,学生的精神状态本来就不是很好,又加上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所以学生显得还是比较拘谨的。因为上课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偏差比较大的立意没办法作更详细的解析,只能课后再与之单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