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下午第三课,英语组青年教师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主题论坛活动。在教师工作坊领衔人、课程发展处石蕴玉主任的倡导下,本学期的英语组主题论坛活动都将围绕阅读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展开,由主讲的青年教师先上一节组内公开课,论坛活动从这节课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触发学生的思维。本次活动讨论的是潘祎明老师本周二的组内公开课——模块三第三单元Lost civilization。青年教师们热烈地评课、讨论,认真记录,石主任的答疑解惑更是干货十足,让在场的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首先,由开课的潘祎明老师介绍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她在分析文本后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试图在以下方面关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楼兰文明的发展曲线图和让学生根据曲线图和文本比较庞贝和楼兰文明的异同两个环节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让学生评价他人的图表环节体现思维的批判性;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为何能延续至今体现了一种情感价值观的导向,最后分析了本课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接下来,组内其他青年教师对潘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钱玺仰老师认为若想将日记文体更好地代入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刘琰老师肯定了该课用曲线图呈现文本信息的亮点,同时指出在呈现学生的图表环节用时过长,影响到了后面环节的进行。
一番热烈的交流讨论后,石主任以英语阅读课触发学生思维为主题,首先为潘老师的这节课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如庞贝和楼兰的发展曲线图总体走势相似,如果有多处明显的差异,在对比的环节找准差异处来分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接着,石主任从英语课堂的两种模式——独白式和对话式出发,由浅入深地讲解了英语阅读课如何触发学生的思维。他认为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即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而非教师单方面提问让学生回答。因此教师应设计阶梯式的半开放提问和任务,促使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对比。此外,教学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探求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教师发展处陆琴英主任认为这次论坛活动主题极具逻辑性和创新性,为英语学科增添了一丝理科的色彩。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希望在未来的主题论坛中学习到更多关于这个主题优秀、前沿的教学理念。(文:潘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