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第四次主题研讨活动
主题:新课程培训心得分享
主讲人:卫雪君、韩光、张坤玲
活动流程:
卫雪君
一线优秀教师的展示课展现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培养路径,指向明确又各具特色,凸显了江苏历史教师对课堂、课程、学生的关注和引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马克思“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论的现实应用,因此,历史课程不仅要有学科特质,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人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在未来面对崭新的、不确定的、困难的情境时,有认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韩光
三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既有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女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介绍》的培训,系统介绍了本次新课标制定的过程,也有课改前沿研究者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华东师大教授杨向东《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改革》,更聆听了课改先行者浙师大附中何通海校长《新高考视野下的学校课程改革及选课走班》的报告,充分学习了浙江改革的经验,省内同行南京一中,省常中领导也对本校课程改革作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省级培训使我更深入的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突破和变化,为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会后,我们课程处将结合会议精神和三中学校特点,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方案。
张坤玲
2018年11月6——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省镇江中学举行的高中历史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省级培训。课程专家、教材编审、教学法专家以讲座形式、一线优秀教师以公开课展示的形式进行培训,我受益匪浅。
课程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的讲座分为三部分,他首先围绕“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做了科学准确的界定;然后,他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的依据及培养策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勾勒出了充满学术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历史课堂全景;最后,他阐述了历史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把教学与评价联系起来,用评价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变革。
人教社的李卿、许斌两位教材编审介绍了中国史和世界史教材的编审原则、设计理念和教材的编排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建议。尤其是世界史教材,是国内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等学术领域的专家心血之作,对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总结历史智慧大有裨益。
教学法专家、华东师大李月琴副教授以上海地区为例,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上海的教学模式“示范——模仿——迁移”符合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学习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很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