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校长室、教师发展处、课程发展处的共同领导下,地理教研组7位教师,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虽然有5位教师做班主任,依然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全组成员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积极履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共赢。在组内全体同志的齐心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及获得的相关成绩

1.常规落实方面。全组教师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重课堂教学反思的环节,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反思数量、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关注细节,加强言传身教,有4位教师经过学生投票,被选为校魅力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的建立,努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2. 集体备课方面。在教研组大集备的基础上,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三上午在学生阅览室进行小集备,积极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主动随时开展教学讨论。

(1)高一年级备课组,结合省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制订适合三中学生使用的学案,进一步通过研究教材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水平。进行了高一新课程标准学案编制的专题研讨,逐步积累课程资源。

(2)高二、高三年级新考纲的研讨。12月份,高二、高三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分别拿到了对应的考纲,备课组安排了自学,之后进行了全组的研讨。针对提取信息能力和运用地理原理规律的能力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讨论。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管理能力。特别针对三节同题异构课进行了研讨、反思,将研修活动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

(4)新技术的学习研讨。新校区为地理学科配置了新的地理专用教室,增添了一系列新设备,教研组内教室对专用教室的设备使用均有较强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基于此,通过信息组的夏国生老师与厂家的培训人员取得联系,特邀培训师——张子健为我们进行了一个上午的专题培训。

3. 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围绕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开课汇总如下:

  (1)组内公开课共开设7节,报道7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开课教师及时撰写反思;

(2)与外校教师开设同题异构课3节:

开课教师

联合开课学校

开课时间

课题

听课人数

何飞

奔牛

11月6日

自然界的水循环

17

刘婷婷

五中

11月30日

自然灾害—地震

13

李丽萍

二中

12月6日

资源跨区域调配

21

积极参与市区各年级的教研活动,珍惜兄弟学校的开课学习机会。本学期,分别到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五中、金坛、奔牛、前黄、新桥等多所学校听课学习,在与同行听课、评课、交流中,了解其他学校之长,探寻本组之不足,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

4.认真研究考试和命题

(1)组织好各年级阶段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评价工作,分析、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2)加强高三复习教学研究与试题编制。通过研究考纲、高考试题、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高三课堂复习。积极参加高三第一次教学研讨会,努力解决当前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问题,精选试题,提高训练的准确度。

5.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总结

(1)结合教研组课题,探索“数字化学习评价”的模式,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18年7月至今,李丽萍老师有8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1篇);刘婷婷老师2篇论文发表(核心期刊1篇)。在江苏省地理学科论文评比中,有3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

(2)新开设教师工作坊2个。本学期,学校第二轮工作坊工作启动,全校8位老师参与,本组教师有2位:何飞老师的“锤子工作坊”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李丽萍老师的“BYOD(自带设备)工作坊”则是研究手机App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

6.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环节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寻更好的教学效果。4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把控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本学期,胡方晓老师顺利评为高级教师;胡方晓、李丽萍2位教师被评为常州市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刘婷婷老师工作第二年,在教学设计与相关能力方面提升明显。

二、教研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问题。对新设备虽然经过了专业培训,但总体不够熟悉,更没有应用于教学实践,是对优势资源的严重浪费。下学期,将重点关注。

   2.分散办公环境下的教学研讨问题。因为5位老师做班主任,7个人分坐在4个不同的办公室,且相距较远。除周三外,日常的集备研讨机会减少,班主任工作繁重,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严谨程度有所下降,教研组的凝聚力减弱。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问题。高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课课时没有很好地落实,需要收集资源,进行课程重组,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