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语文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之一
文本解读:语文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之一
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文本解读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解读怎么教的问题。如果连教什么都没弄清楚,又怎么能设计好自己的教学呢?进入课堂又怎么能教得好呢?
2018.11.2号,语文组教师围绕这个话题,针对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的指导教师,省特级教师,常州一中的语文教师陈宝祥老师指出,青年教师进行文本研读是提升青年教师个人专业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研读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文本的特点,会督促自己不断阅读专业书籍,会去思考如何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三中语文青年教师里有一些非常出色的教师,例如钟雨辰老师,虽然教龄只有一年,但是对文本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非常细致的,值得所有老师学习。例如陈丹老师,对文本的宏观把握能力很强,思路清晰,非常厉害。
接着,其他教师也从各自的教学心得出发,谈了自己的看法。蒋霞老师说:解读文本必须细心阅读文字,贴着文字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关注文字的细微区别。张元丽老师说:解读文本考验教师理解文章内容的深度,这需要语文教师关注语文学科最核心的内容,语言文字。
解读文本就是解读自己,每一个个体的解读视角是不同的,面对的学生也是多元化的,这必然决定了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语文是母语熏陶的学科,语言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文本呈现出的也是多元化特点,因此解读文本就更应该拓宽视野!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