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记叙文《站台》核心主题的个性化表达作后升级课
发布时间:2019-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钟雨辰

 

记叙文《站台》核心主题的个性化表达作后升级课

一、教学目标:

  1. 利用层级表判断案例的层级并能说明理由。

  2. 借助记叙文核心主题的个性化表达的策略,尝试个性化表达,给案例进行升格。

  3. 借助层级表和同伴研讨,对升格后的作文进行评析

二、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并建构了关于“核心主题个性化表达”的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运用层级表进行评定案例,且进行修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1. 教学过程:

  2. 回忆层级表

     

水平

核心主题个性化表达 发展性评价层级参照标准

C

表达不偏离话题,但没有合理、清晰地表达出核心主题

B

有核心主题,但缺少符合场合的独特感受、领悟、认识

A

有核心主题,能根据不同目的和场合,将具体的情感提升到抽象的时空里,有深化的情感,思想的表达。

 

 

【说明:】在不同层级之间可能会难以取舍,此时可以依据习作整体倾向进行判断,可以出现层级划分下添加“+”“-”

2.核心主题的个性化表达策略:

  1. 体现不同场合的特点

  2. 情感真实,表达出独特的感受、领悟

  3. 由具象转换成抽象,化实为虚

     

3.利用层级表进行判断层级并说明理由

 

案例1

站台

我站在站台上,看着他,好像这样,就能一辈子印在记忆里了。

时间尚早,周围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他在离我不远处的一个垃圾桶旁边,正抽着烟。他佝偻着身子,头发紧贴着头皮,像是许久没有洗过了,洗得有些发白的黑色外套笼在了他的身上,吞吐着的烟雾让我看不大清他的脸了。他把烟头熄灭,慢慢地向我走来。

“车到了?”

“嗯,还有十五分钟才走。”

先上去吧,找了位置坐下来,说完,他来拿我的行李。我正想阻止他,他拉住了我的手腕,他那硕大而粗砺的手像是上一团迟热的火,裹住了我的手,裹得那么紧。

“我来。”

他轻巧得提着箱子,放进了车箱里。他个子不高,长年的辛苦劳作,烈日把他灼得黝黑,明明已至耳顺之年,却依旧健朗,我进了车,我坐在车窗旁,他还在那,靠得我很近。

我要走了,爷爷,以后别老抽烟,对身体不好。”我在高处望着他,缓声叮咛着。

他没有说话,只看着我。片刻,他朝着我说:“我去抽根烟。”

他转身走向那个垃圾筒,我似乎还能看见他在点烟,时间到了,车启程了。我回首,看着那个于我渐远的身影,直到消逝不见。

似乎一离开便是许久,起初,还常常联系,只是渐渐的,学业繁重,生活忙碌,便很少再有电话了。他也不曾打来过。尔一次长假,便想着回去看看。

车子缓缓驶向站台,那告上摩肩接注的人推推搡搡,都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我随着人群寻着爷爷。看见他了!他站在那个垃圾筒旁边,身上罩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黑色外套,他的背似乎有些佝偻了,头发多了不少白发,但却很干净。他冲我笑了笑,我快步奔向他,玩笑着说:“又抽烟了?”

“戒了。”

我有些惊讶,便问:“什么时候戒的?”

“你走了以后。”

原来,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是可以把你的话放在心里那么久,即使是分离 ,也不代表我不爱你。

我站在站台上,眼睛有些酸涩,我看看他,想把他印在心里一辈子。

 

层级: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2

站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才久,千里共婵娟。”老想一睹这人间疾苦,站台便是不二之地

一脚跨上站台,便有一种沉重压抑的心情。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站台人来人往,吵闹不己,我的身后却是寂静  ,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妻子白皙的脸上挂着两行热泪,把一大早精心上的妆哭得面目全非,丈夫紧握着她的双手,似乎在告诉她:“放心,我会回来的。”

这种一幕幕地的惜别之景,我好像早已习以为常。

妈妈在耳边轻唤着我,用责备而又温柔的声音告诉我:“一个人出门在外,小心着点,眼暗放亮点,别被别人骗了去。”“嗯,知道。”我理了理衣裳。“外面肯定不比家里好,要冷暖自知,受了委屈就立马回来......"说着妈妈的声音开始颤抖。我也预知了接下来的场景。"好了,我要上车了。”

本应是感人的场景,我却控制不住心中的厌烦。不假思索地跨出了站台,  只用背影告诉妈妈:不必送,直到车子发动,妈妈还是站在那里,用她执着的眼神看诉我:我要送。

站台之上这场面数不胜数,年轻气盛的游子一心牵挂着远方,年迈沉稳的长辈只牵挂眼前的游子。

那一次站台上的送别,又让我重新思考。

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迈上了站台,小小的身躯靠着一根拐杖撑了一 路。执拗地让我费解。祖母用她干枯的手紧握着我和妈妈的手,粗糙的双手弄的我很疼,看祖母泪眼婆婆,鬓角己经找不出几根青丝,我打消了把手收回来的念头。

祖母张口许久,含糊地说到:“你们母女俩这一走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女儿啊,好好照顾自入,受了委屈就打电话给我。”

我震惊了,这段话如此熟悉!

妈妈赶忙握住祖母的手说道:“妈,不用你担心,我能有什么,你顾好自己就行。”妈妈疾言利语,我却看到了她湿润的眼眶。

站台之上见证了太多雷同的画面,她们就像流水线一样,不停地往前,但从不会停电。

 

层级: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3

站台

翻开记忆的书签,已有千扉寻遍世间惊鸿,仍记得那个人,那一方站台。

那年暑假,我极为忙碌。妈妈为了我的学业帮我报了几个补习班。每天,从站台乘车出去和归来,不过我并不孤单,每次都有奶奶陪伴。时间长了,机械般地来回,我已逐渐习惯,对奶奶说的 话越来越少,我毫不在意,因为有手机的吸引,因为被宠爱的都有恃无恐。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下课,走到站台,等车,确迟迟不见应在站台等着的奶奶。车一辆一辆地开过,人们或上或下,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眉头的变化。

又过了一会,奶奶从对面的站台下车,走了过来手里挎着她常用的小包,面露笑容,小碎步着急地跑。到我面前时,她已经出了些汗,大口喘着气说:“哎呀,我来晚了。”不等她说完,我便冷语道:“你干嘛去了?车都过了好几辆了!明天你别来了,我自己回去,不然还得等你。”“我今天......”“行了,别说了,车来了!”我便径直朝车门走去,熟练地刷了卡,坐下。车开始走了,我突然意识到奶奶还没有上车,透过车窗向后看,奶奶竟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而我已经离远了。

这可怎么办?意识到自己说话重了,我也后悔起来,赶紧在下一站下了车,期待下一辆过来的车上有奶奶的身影。

这时,手机里来了一条短信,发件人竟是奶奶,写道:“看你常和别人聊天发信息,我今天也学了一下,就迟了。以后不会了,我还是来接你吧。” 人总是会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把别人的爱看成是应该,逐渐由习惯演变成依赖。在别人突然不再给予时而埋怨,看似错在他人,实则过于看重自己。于是我便借着这份爱冷落着身边的奶奶而选择了富有新鲜感的手机,而奶奶则开始学着使用它而亲近我。

此时的我收理思绪,写下“好啊,对不起奶奶,我在下一站等你。”点击发送。微笑着朝向车会开来的方向,怀着歉意等着奶奶过来。爱就在不远处。

夕阳的余晖洒进站台,显得格外温暖,车缓缓到站,暮夜无言,许彼此一个陪伴。

 

层级: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策略基础上,学生尝试给案例进行升级,并利用层级表进行评价升级后的作文。

 

5.总结:运用层级表的目的,一方面是能够帮助每位同学建构自己在写记叙文主题表达个性化上的评定标准,让同学们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大家能够更好地升格自己作文,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评课】

 谢攀:顾老师这节课比去年的那节课要思路清晰了很多,而且教学目标很集中。我觉得可以加上让学生进行口头修改作文的环节。

江跃:顾老师这节课能够充分利用层级表进行作文升级指导,学生 也能有明确的目标。我从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写的例文都可以在55分以上。提出一点异议就是这次课题中的核心主题,主题已经是集中表达的内容,为什么要加上核心,是不是应了现在提出的核心素养呢?

郭家海:顾老师的课扎实,顾老师本人也是认真教学。这节课的写作题目《站台》,我觉得对于三中这样学校的学生来说还是难了,因为这个题目是具象的,但是一定要写出它的抽象意义出来的,这本来就考验学生的智商。在选择合适的题目时,老师还需要斟酌。

张奇飞:我觉得顾老师提出来的提升策略还是比较空,就是我还是不太明白怎么操作。

 

【教学反思】

对作文教学中教与学一致性问题的点滴思考

       上完一节作文课如同褪了一层皮,典型例文的选择、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都需要反复打磨,耗时耗力。当然即便这些都做好了,最重要的还是看学生们能否在教师的教过程中能得到有意义的学。在评课时,一位老师说道:你总结的一些策略我都知道,可是我还是感觉比较空。为什么会给听课教师这样的感受?是不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测评之间缺少一致性呢?

回看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即希望学生们通过层级表能够进行个性化表达的升级。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学目标肯定是来自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对站台这个具象的抽象意义的表达表现出杂而浅。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能够提升对站台抽象意义的认识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这样可以说是学习问题。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认识了抽象意义但是表达却很平乏,那么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表达的意义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提到:知识维度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在这节课上,我涉及到哪些知识呢?提升个性化表达的三个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但是为什么这些程序性知识会给听课老师觉得缺少可操作性呢?再一次温习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就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比较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映的是各种过程的知识。会看我的教学组织方式,就是用三篇例文让学生发现核心主题在表达中的问题,但是例文1是与本次教学内容不吻合的,而且三个方法也没有突出过程,就是如何体现不同场合特点,如何将具象转化成抽象。这些都没有展开,都是泛泛而谈,也就是组织教学的方式出现了大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差,很多学生依旧不会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去迁移,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本质上可能是零。

       在认识问题后,我思考有意义学习,它应该为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认知过程。同时我也意识到当目标、教学、测评之间常常不一致时,就会产生问题。如果教学与测评不一致,即使高质量的教学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测评成绩。所以,我需要调整程序性知识的内容,让过程最大程度的具体化。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能在利用层级表评价、修改这样的方式下真正落到实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