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这个判断依据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认识它们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发展的过程并学会用元素化合价方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思考1】
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属于哪一种反应?
(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
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 表达式 | |
化合反应 | A B= B |
GaO+H2O=Ga(OH)2 MnO2 |
分解反应 | AB=A+B |
|
置换反应 | A+BC=AC+B |
Fe+CuSO4= FeSO4+ Cu |
复分解反应 | AB+CD=AD+CB | NaOH+HCl=NaCl+H2O BaCl2+CuSO4= BaSO4↓+CuCl2 |
[讲解]由此可以看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分类,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也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思考2】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哪些化学类型,其分类标准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等)
(氧化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铁生锈等)
【思考3】刚刚举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得到氧---氧化反应
失去氧---还原反应
【分析】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有失氧的物质就一定有得氧的物质,例如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H2得到氧变成水---发生氧化反应
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 发生还原反应
也就是说,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还原反应。既然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并存的,那么如果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更不能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于是我们给这样的反应新取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之前的反应就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思考4】上述反应除了包含有得氧失氧的变化之外, 还包含有什么变化?
(还包含有化合价的变化)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
+2 0 0 +1
CuO+H2 =△=Cu + H2O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
我们就可以说,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依据。
【板书】 2、特征: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思考5】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①2Na+Cl2 ==2NaCl ②H2+Cl2 ==2HCl
(是,因为有化合价升降,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可见,从化合价升降角度不但可以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也可以分析没有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
【思考6】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在上述两反应中表达出来?
本质: 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1)离子化合物NaCl 的形成过程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为了达到稳定结构形成钠离子时失去一个电子,化合价从0升高到+1价,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形成氯原子时需要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从0降低到-1价,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我们也就能总结出,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结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为了更好的说明钠与氯气的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我们常用如下方式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化合价升高,失2×e-,被氧化
0 0 +1 -1
2Na+Cl2 = 2NaCl[来源:学*科*网Z*X*X*K]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2)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过程:
(在氯化氢分子中,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公用电子对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1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1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结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偏移
化合价升高,失去2×e-,被氧化
0 0 +1 -1
H2 +Cl2 = 2HCl
化合价降低,得到2×e-,被还原
【板书】3、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根据前面的分析,现在我们总结下双线桥法的基本步骤
(1)一标价态:正确表明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二划双线:一条箭头线由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指向还原产物中的相应 元素另一条线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氧化产物中的相应元素
(3)三注得失:标出“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
(4)查相等:检查得失电子是否相等
【板书】4、用双线桥法表示
(1)一标价态:(2)二划双线:
(3) 三注得失
(4)四查相等
【练习】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
(2)Fe + CuSO4 == Cu + FeSO4
(3)4Na+ O2==2Na2O
(4)2H2O2 == 2H2O↑ + O2↑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的内容,从三个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按照其发展的顺序分别是得氧失氧角度,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其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学习了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
从得失氧角度 | 物质得到氧的 反应 |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 得失氧的反应 |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特征) | 元素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 元素化合价升降 的反应 |
从电子转移角度(本质) | 失电子(或电子对 偏离)的反应 | 得电子(或电子对 偏向)的反应 | 有电子转移(电子得 失或偏移)的反应 |
【课后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2、特征: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反应:元素化
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4、用双线桥法表示
(1)一标价态:
(2)二划双线:
(3) 三注得失
(4)查相等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重点是运用化合价升降来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但教学中发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化合价都已忘记,哪里谈得上找化合价变化。所以虽然知识简单但课堂上还是不能急于求成,注意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中适时复习有关化合价的知识,例如初中的化合价口诀之类的,使学生大脑中和知识系统化,再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多样性、适用性
其次更加注重探究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智能化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主要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如在利用几个反应分析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听取学生的结论加以点评,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