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 必修1 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一、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 能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
教学理念 | 打破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
知识与技能 |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与应用;掌握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学会用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的不同价态相互转化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亲手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铁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总结,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
重点难点 分析 | Fe3+的检验、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教学 |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①收集的生活中的铁制品或与铁有关的资料、图片
②学生分组实验用品:FeCl3溶液 、FeCl2溶液、KSCN溶液、氯水、铁粉、双氧水、维生素C、铜片、小毛笔、试管、滴管
③课件制作,学生学案编写
(二)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新课】 展示铁制品图片[
【交流与讨论】列举有关铁的化学反应。写出铁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 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铁制品。根据这些铁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总结铁的物理性质。
思考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看,铁在上述反应中表现的性质。铁单质和怎样的物质反应会转变为二价铁?和怎样的物质反应可以转化为三价铁?并形成结论。 | 创设情境,学生在收集铁制品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 ||||
【过渡】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发现铁既可以生成Fe2+又可以生成Fe3+。 【交流讨论】现有A、B两瓶溶液分别盛装的是FeCl3溶液 、FeCl2溶液,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两瓶中分别装的是什么溶液? 【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Fe2+与 Fe3+的鉴别方法。 |
实验探究1: 各小组将组员各自预习时所思考的方案小组内交流,形成小组统一意见。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并完成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 Fe2+Fe3+观察法浅绿色黄色与KSCN反应无明显现象血红色溶液与NaOH反应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准确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的表述能力。
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 ||||
【观察思考】视频展示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和变化。
【深入探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现有试剂FeCl3溶液 、FeCl2溶液、KSCN溶液、氯水、铁粉、双氧水、维生素C(提示:Vc常用作抗氧化剂)设计实验方案探究Fe2+和Fe3+的转变条件。(实验方案设计简述操作步骤) |
利用所学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三价铁和二价铁之间相互转变的条件,提出假设。
实验探究2: 各小组将组员各自所思考的方案小组内交流,形成小组统一意见。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并倾听其他组的发言,相互评价,完善方案。填入表格。
用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敢于探求新方法的精神,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小结,突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 ||||
【知识归纳】铁的不同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自主构建 “铁三角”。 | 将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
| |||||
【过渡】金属铜也可用作还原剂,是否也可与FeCl3溶液反应呢。
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印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 | 实验探究3: 体验电路板的制作过程。用小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书写反应方程式。 |
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重点介绍了铁的化学性质。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具有的化学性质。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关于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堂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学生实验。真正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内容,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索中最为重要的动手能力。做学结合,学以致用,两者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