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研究>>科研动态>>文章内容
让课堂研究成为一种常态【特聘教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8-12-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琴英

让课堂研究成为一种常态


20181218日下午第4课,政治组李文伟老师在高二(3)班开展小高考研究课,主题为《求索真理的历程》。政治组全体成员和特聘教师徐惠仁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李文伟老师以“基因编辑”为主体材料,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议题,精心设计了本节课。“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对此当前热点事件的介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李老师随后以“基因编辑是实践吗?”“基因编辑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基因编辑是由贺建奎教授独自完成的吗?”等等问题,引发了学生对实践的含义、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基因编辑是福,还是祸?”让学生能够展开思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徐惠仁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徐老师指出:李文伟老师的课思路清晰,问题分析透彻,对学生的启发和指导非常到位。徐老师对高二小高考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种是基于预习基础上的教学,部分稍微简单的内容可由学生先行解决,在交流中暴露出学生的疑问,然后直指问题,更好地提高效率;二是没有预习前提下的教学,可在课堂上预留部分时间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明确学习内容,把握知识要素。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对部分知识进行适当补充。比如,本课中,对认识的反作用、实践含义的深入理解等等,可以进一步拓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小高考学习效率的关键。让课堂研究成为一种常态,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让教与学更加和谐,让教学质量有更大提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