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朱冬健)2018.12.3校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8-12-17   点击:   来源:艺术组   录入者:朱冬健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常州三中 朱冬健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本课代表学生进入了美术鉴赏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艺术美和形式美,体现了美术鉴赏课的专业性和实用型。拓展了美术鉴赏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了美术作品的具象、意象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已具有美术鉴赏的基本素养。在学生以往的认知中,往往以漂亮和不漂亮来评价美术作品的好坏,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法则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难点:通过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这种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认识有形象的依据,明白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异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抽象概念及其基本原则、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手段,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懂得艺术美和形式美在美术鉴赏中的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美,通过欣赏作品给学生带来在艺术欣赏上的享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1. 直观导入:(PPT展示图片师生讨论:“漂亮”、“好看”与“美”的话题。

1、出示名模吕燕照片

2、对比《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依(俄)、《欧米艾尔》――罗丹(法国)

分析:先从直观的角度分析理解这两件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

提问:罗丹的这件作品为什么既不“漂亮”,也不“好看”,却能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凄美、残缺美与优美同属于艺术美,艺术美的范围很广阔。

得出结论:漂亮、好看不是鉴赏美术作品的标准。

二、引出课题:《艺术美和形式美》

3、《艾普色姆的赛马》分析,问:这幅作品与现实生活中那一部分不一样?

引导学生分析:马奔跑的动作、周围环境。

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图,与油画作品相对比。

4、展示日本《漫画创作》,了解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

最后再次总结与完善艺术美的知识

得出结论: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经过提炼、加工、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

艺术典型:反映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5、欣赏:《开国大典》油画作品(董希文)、1949年开国大典照片

引导学生分析:哪个更能反应主题思想?更能引起共鸣?

教师小结:

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分散、零乱、主题不突出。

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形象——庄严、气势宏伟、形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

得出结论:

这就是艺术美和形式美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魅力,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的艺术形象。

6、美术作品的形成:

向日葵的自然场景(自然美)——梵高的《向日葵》

生活中的事物-——提取对象——将对象处理成艺术形象——融入艺术家观点成画。

得出结论:

艺术美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

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语言规则创造出来的艺术所特有的美。

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7通过具体作品来讲解形式美的内容与法则:

回顾: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答略)

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它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中,其本身也是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概念:作品的形式所具有的能引起美感的特征。

主要包括:

形式的含义;“形式”(form)一词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形体、形态,即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二是形体或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三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语言规则: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8、分析作品:《雄视》——潘天寿 中国画

形式美的变化要统一在艺术美中。

结束语: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包括审美实践),才能培养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鉴赏美术作品不在于其漂不漂亮,而在与其是否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本课代表学生进入了美术鉴赏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艺术美和形式美,体现了美术鉴赏课的专业性和实用型。拓展了美术鉴赏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 对于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抽象概念是他们最不愿接触的东西,而对于教师来说给学生讲解抽象概念是不可逃避的责任。在学生以往的认知中,往往以漂亮和不漂亮来评价美术作品的好坏,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和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是不同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用了大量的图例来讲解艺术美和形式美以及它们间的区别与联系,之后通过艺术欣赏与学生沟通、讨论巩固知识,最后进行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在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过程中,实现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注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不断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参与讨论。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要吃透教学主旨,弄清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1、时间上要合理分配

2、教学课件上要设计一个以防时间不够的教学课件。(例如:教学活动,自主浏览,自主思考等环节)

3、要预防学生配合度,想办法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节课堂气氛。

4、要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教学概念

在师生共同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本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反馈中、作品分析理解过程中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升与拓展,同时教师也在教学中提高和成长,真正实现师生共赢。

 

听评课记录:朱冬健、王科、吴琛燕、高波

 总体效果与不足反思

本节课基本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但本节课仍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由于时间有限,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不够深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少作品数量、选择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作品进行分析;另外,可以再深入挖掘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第三,在学习美术鉴赏的同时应注重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在此点上,我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在教法上,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重点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可以将美术鉴赏课移到美术教室上,让学生可以动手直接感受不同材料、不同语言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形态和审美意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