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工作,由省文明办与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组织,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具体承办,是深化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发挥学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引领性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6月12日上午10点,《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编写研讨会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11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先生,教育部教材局柳夕浪研究员,国家督学、江苏省基教所原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江苏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刘志权教授、姜晶花副教授、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顾润生、段承校教研员,以及来自南京、常州、苏州、南通和镇江五市的中小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研讨和修订“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的编写大纲;2.对全省各市中小学校上报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进行复评;3.总结复评意见,部署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
10-12点,与会专家就编写大纲展开研讨。会议在省教科院基教所倪娟副所长的主持下有序展开。首先,倪所长请与会专家在阅读编写大纲基础上,发表自己感想,提出修改意见。
上午会议的最后阶段,成尚荣研究员对研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材编写的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定位:(1)是地方课程,是省级统筹规划开发的,因此,课程的基本要素要具备,并且符合规范性;(2)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3)是比较开放的,具有生成性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立意可以高一些、格局可以大一些。所谓的“立意”和“格局”是指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尊重为先,悟道为重、践行为要、树人为本”的价值内涵,并着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体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性。
三、教材的编写可体现以下原则。(1)注重文明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的转化要注重时代性、实践性和学本化;(2)注重文明礼仪教材的知行合一,即要学生认知、认同并能够认真践行;(3)注重教材的生成性,留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学生、家长。
四、注意梳理这套教材的特色。具体而言,这套文明礼仪教材的特色可以从五个方面去体现,即:(1)情境性;(2)审美性;(3)操作性;(4)参与性;(5)榜样示范性。
五、教材的名称可以适当调整(两条思路)。(1)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题目;(2)题目的审美化表达。
下午1:30分,与会专家回到11楼会议室,在结合上午研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用了两个小时分组对复评材料进行审阅,评出复评优秀校本材料,作为编写省编教材的重要素材。
下午3:30,进行第三段研讨,各组专家总结复评意见,并对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做出了总体部署。下午的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倪所长强调编写工作的几点意见。第二阶段:各位与会参编人员对复评材料发表意见;第三阶段:确定编写人员分工进度。
最后,省中小学教研室顾润生、段成校两位教研员作为小学、中学段教材编写负责人,对教材编写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形成了一些讨论共识。
本次研讨会虽然会期短,但议程紧,内容多,任务重,所有与会人员聚焦全程,高度重视,认真参与,积极交流,圆满完成了既定研讨任务。接下来,省教科院基教所将持续推进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工作,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任务。
全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工作,由省文明办与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组织,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具体承办,是深化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发挥学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引领性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6月12日上午10点,《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编写研讨会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11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先生,教育部教材局柳夕浪研究员,国家督学、江苏省基教所原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江苏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刘志权教授、姜晶花副教授、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顾润生、段承校教研员,以及来自南京、常州、苏州、南通和镇江五市的中小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研讨和修订“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的编写大纲;2.对全省各市中小学校上报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进行复评;3.总结复评意见,部署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
10-12点,与会专家就编写大纲展开研讨。会议在省教科院基教所倪娟副所长的主持下有序展开。首先,倪所长请与会专家在阅读编写大纲基础上,发表自己感想,提出修改意见。
上午会议的最后阶段,成尚荣研究员对研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材编写的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定位:(1)是地方课程,是省级统筹规划开发的,因此,课程的基本要素要具备,并且符合规范性;(2)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3)是比较开放的,具有生成性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立意可以高一些、格局可以大一些。所谓的“立意”和“格局”是指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尊重为先,悟道为重、践行为要、树人为本”的价值内涵,并着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体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性。
三、教材的编写可体现以下原则。(1)注重文明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的转化要注重时代性、实践性和学本化;(2)注重文明礼仪教材的知行合一,即要学生认知、认同并能够认真践行;(3)注重教材的生成性,留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学生、家长。
四、注意梳理这套教材的特色。具体而言,这套文明礼仪教材的特色可以从五个方面去体现,即:(1)情境性;(2)审美性;(3)操作性;(4)参与性;(5)榜样示范性。
五、教材的名称可以适当调整(两条思路)。(1)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题目;(2)题目的审美化表达。
下午1:30分,与会专家回到11楼会议室,在结合上午研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用了两个小时分组对复评材料进行审阅,评出复评优秀校本材料,作为编写省编教材的重要素材。
下午3:30,进行第三段研讨,各组专家总结复评意见,并对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做出了总体部署。下午的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倪所长强调编写工作的几点意见。第二阶段:各位与会参编人员对复评材料发表意见;第三阶段:确定编写人员分工进度。
最后,省中小学教研室顾润生、段成校两位教研员作为小学、中学段教材编写负责人,对教材编写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形成了一些讨论共识。
本次研讨会虽然会期短,但议程紧,内容多,任务重,所有与会人员聚焦全程,高度重视,认真参与,积极交流,圆满完成了既定研讨任务。接下来,省教科院基教所将持续推进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工作,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任务。
全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工作,由省文明办与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组织,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具体承办,是深化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发挥学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引领性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6月12日上午10点,《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编写研讨会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11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先生,教育部教材局柳夕浪研究员,国家督学、江苏省基教所原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江苏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刘志权教授、姜晶花副教授、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顾润生、段承校教研员,以及来自南京、常州、苏州、南通和镇江五市的中小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研讨和修订“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的编写大纲;2.对全省各市中小学校上报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进行复评;3.总结复评意见,部署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
10-12点,与会专家就编写大纲展开研讨。会议在省教科院基教所倪娟副所长的主持下有序展开。首先,倪所长请与会专家在阅读编写大纲基础上,发表自己感想,提出修改意见。
上午会议的最后阶段,成尚荣研究员对研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材编写的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定位:(1)是地方课程,是省级统筹规划开发的,因此,课程的基本要素要具备,并且符合规范性;(2)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3)是比较开放的,具有生成性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立意可以高一些、格局可以大一些。所谓的“立意”和“格局”是指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尊重为先,悟道为重、践行为要、树人为本”的价值内涵,并着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体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性。
三、教材的编写可体现以下原则。(1)注重文明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的转化要注重时代性、实践性和学本化;(2)注重文明礼仪教材的知行合一,即要学生认知、认同并能够认真践行;(3)注重教材的生成性,留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学生、家长。
四、注意梳理这套教材的特色。具体而言,这套文明礼仪教材的特色可以从五个方面去体现,即:(1)情境性;(2)审美性;(3)操作性;(4)参与性;(5)榜样示范性。
五、教材的名称可以适当调整(两条思路)。(1)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题目;(2)题目的审美化表达。
下午1:30分,与会专家回到11楼会议室,在结合上午研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用了两个小时分组对复评材料进行审阅,评出复评优秀校本材料,作为编写省编教材的重要素材。
下午3:30,进行第三段研讨,各组专家总结复评意见,并对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做出了总体部署。下午的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倪所长强调编写工作的几点意见。第二阶段:各位与会参编人员对复评材料发表意见;第三阶段:确定编写人员分工进度。
最后,省中小学教研室顾润生、段成校两位教研员作为小学、中学段教材编写负责人,对教材编写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形成了一些讨论共识。
本次研讨会虽然会期短,但议程紧,内容多,任务重,所有与会人员聚焦全程,高度重视,认真参与,积极交流,圆满完成了既定研讨任务。接下来,省教科院基教所将持续推进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工作,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任务。
全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工作,由省文明办与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组织,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具体承办,是深化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发挥学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引领性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6月12日上午10点,《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编写研讨会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11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先生,教育部教材局柳夕浪研究员,国家督学、江苏省基教所原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江苏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刘志权教授、姜晶花副教授、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顾润生、段承校教研员,以及来自南京、常州、苏州、南通和镇江五市的中小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研讨和修订“江苏省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省编教材”的编写大纲;2.对全省各市中小学校上报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进行复评;3.总结复评意见,部署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
10-12点,与会专家就编写大纲展开研讨。会议在省教科院基教所倪娟副所长的主持下有序展开。首先,倪所长请与会专家在阅读编写大纲基础上,发表自己感想,提出修改意见。
上午会议的最后阶段,成尚荣研究员对研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材编写的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定位:(1)是地方课程,是省级统筹规划开发的,因此,课程的基本要素要具备,并且符合规范性;(2)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3)是比较开放的,具有生成性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立意可以高一些、格局可以大一些。所谓的“立意”和“格局”是指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尊重为先,悟道为重、践行为要、树人为本”的价值内涵,并着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体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性。
三、教材的编写可体现以下原则。(1)注重文明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的转化要注重时代性、实践性和学本化;(2)注重文明礼仪教材的知行合一,即要学生认知、认同并能够认真践行;(3)注重教材的生成性,留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学生、家长。
四、注意梳理这套教材的特色。具体而言,这套文明礼仪教材的特色可以从五个方面去体现,即:(1)情境性;(2)审美性;(3)操作性;(4)参与性;(5)榜样示范性。
五、教材的名称可以适当调整(两条思路)。(1)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题目;(2)题目的审美化表达。
下午1:30分,与会专家回到11楼会议室,在结合上午研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用了两个小时分组对复评材料进行审阅,评出复评优秀校本材料,作为编写省编教材的重要素材。
下午3:30,进行第三段研讨,各组专家总结复评意见,并对文明礼仪省编教材编写工作安排做出了总体部署。下午的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倪所长强调编写工作的几点意见。第二阶段:各位与会参编人员对复评材料发表意见;第三阶段:确定编写人员分工进度。
最后,省中小学教研室顾润生、段成校两位教研员作为小学、中学段教材编写负责人,对教材编写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形成了一些讨论共识。
本次研讨会虽然会期短,但议程紧,内容多,任务重,所有与会人员聚焦全程,高度重视,认真参与,积极交流,圆满完成了既定研讨任务。接下来,省教科院基教所将持续推进文明礼仪教材的编写工作,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