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数学>>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每周一课(谈佳丽)
发布时间:2018-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刘成

《直线的方程(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表达形式以及每种表达形式中漏掉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了解直线“数”与“形”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重点】

点斜式方程与截距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线方程表达形式运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形式

标准方程

局限性

点斜式

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斜截式

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两点式

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截距式

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及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适用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5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所需条件与局限性,为之后选择直线方程的哪一种形式更容易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二、例题讲解

【(一)截距问题】

【例题】 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P2,3),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变式1】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

变式2】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绝对值相等;

(2)与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x轴上的截距是它在y轴上的截距的3倍;

变式3】在x轴上的截距与它在y轴上的截距之比为3:1

(4)x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

?ABC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的方程;

PA?PB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由于时间关系,因此只设计了一个例题将所有的题型涵盖进来,通过本题意在:其一是根据题目条件有目的地从5种形式的方程中择其一而行,并再次强调各种方程的局限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其二是对于与直线有关的最值问题,建立与函数知识的关系,注重目标函数的定义域。

知识点1根据截距关系确定直线方程

解析几何从图形过渡到代数,其重要的一个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因此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考虑从几何角度与代数角度解决:

方法一——图象法:借助作图确定直线的斜率,但容易忽略直线过原点的情形;

方法二——点斜式:易忽略讨论斜率是否存在的情形;

方法三——截距式:易忽略截距为0的情形。

总结:(1)过定点(不含原点)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两解;

2)过定点(不含原点)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两解;

3)过定点(不含原点)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绝对值相等解。

知识点2与直线方程有关的最值问题

这一类问题主要考查以下三点:

(1)解决与截距有关的问题;

(2)解决与面积、线段长有关的问题;

(3)解决与最值有关的问题。

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策略:

(1)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当的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

(2)引入参数,建立目标函数,利用函数知识解决;

(3)数形结合法,利用图形的直观形象求最值。

【(二)定点问题】

【引例】设直线l方程为y3k(x2),当k取任意实数时,这样的直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从方程的点斜式形式入手,经过定点的直线有无数条,当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方程为,当取不同的值时,它就表示不同的直线,但每条直线都经过定点,当取遍所有允许的值后,这个方程叫做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从而引入定点问题。

1】直线,当变化时,直线通过定点          .

2】已知直线.

(1)求证:无论为何值时,直线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的取值范围.

知识点3含参数的直线过定点问题

方法一:直接法——将已知方程化为点斜式方程,进而得到定点;

方法二:方程法——将已知方程整理成关于参数的方程,由于直线过定点,则关于参数的方程应有无穷多个解,进而得到定点;

方法三:任意法——任取其中两条特殊直线,它们的交点即所有直线所过的定点。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直线方程的5种形式及其局限性

2与截距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点斜式、截距式

3含参数的直线过定点问题的解决策略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直线的方程(3)》教学反思

结束立体几何的教学后,本周开始进入解析几何的教学。解析几何即从代数的角度来研究几何问题,因而本章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两方面的训练:运算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在研究五类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我主要分析了类问题——截距问题与定点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并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的优劣,便于学生在解决这一类题型时选择失误率较低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问题一(截距问题):已知直线经过点P2,3),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截距互为相反数;(3)截距绝对值相等;(4)与两坐标轴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5)在x轴上的截距是它在y轴上截距的3变式:x轴上的截距与它在y轴上截距的比值为3:16)与x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三角形ABC面积的最大值以及此时直线的方程;(7x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PA?PB的最小值。以第(1)小问为例:鉴于之前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我发现极少部分学生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从图形中得出相关结论,但本法仅适用于填空题且容易忽略直线过原点的情形。而从解答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所学的5类直线方程入手,选择其一进行攻克,根据已知条件,学生能较快地反应出可以利用点斜式、截距式解题,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向学生强调使用这两类方程的限制条件,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最后,将这三种方法呈现在黑板上后,让学生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受到利用图象法、截距式法容易出现漏解的情形,但计算简单,而点斜式法计算复杂但不易出错。

问题二(定点问题):设直线l方程为y3k(x2),当k取任意实数时,这样的直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点斜式形式入手,引出含参数的直线方程过定点问题,并通过例1与例2的难度加深总结求定点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回到代数问题中去,学生的薄弱点在于:(1)对于高一所学的函数、线性规划与基本不等式等模块内容记忆缺失,因而在解析几何中遇到的最值问题等难以下手;(2)部分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弱化,很多解析几何问题不知道结合图象解题,导致错误频频甚至束手无策,在教学中应不断向学生强调图形的重要性;(3)由于设置的习题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时间需要进行合理安排,理清重难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