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生物组每周一课(皋磊)
发布时间:2018-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楚楚

QQ图片20181008104314.jpg

QQ图片20181008104322.jpg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都由质膜(细胞膜)包裹,质膜(细胞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教学方法:探究法  问答法 讲授法  构建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请一位学生打鸡蛋,实物投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请同学收起书本,拿出笔记或者一张纸,开启我们生物的探究之旅。

请问:谁能告诉我,你们前面几节课学习哪些知识?

[引入]将这些分子有机系统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细胞。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进入细胞的学习,出示一个鸡蛋,请问鸡蛋的哪一个部位可以看做是一个细胞?你们猜猜看

(学生打开鸡蛋,指出细胞部分)

未受精的蛋黄是一个卵细胞。

师:你能感受到细胞边界的存在吗?是否存在着一层膜包裹着蛋黄。

问题1:细胞膜真的存在吗?戳破的蛋黄图片。

师:细胞膜确实存在,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研究

问题2:用什么材料提取细胞膜?

给三种细胞
出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优点,

师:假设这是屠宰场中获得的猪血液,如何从中获得血细胞?

问题3:怎样得到红细胞?

师:红细胞中除了边界细胞膜还有膜内物质,如何去除?问题4怎样得到红细胞的细胞膜?

提示:细胞吸水、失水

在细胞膜和内容物的混合液中,如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问题5怎样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高速离心机是一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固液、液液或固液液相分离的机械

补充高速离心的原理

(离心机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由离心力所导致的运动使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物质形成沉淀,也就是悬浮体液中质量或体积较大的物体向转头半径最大的方向移动,而质量或体积较小的部分沉积在转头半径较近的地方)

 

过渡:通过上述问题串的解决,我们终于得到了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细胞膜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时间: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膜进行上万次的实验

 

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推论?

 

 

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

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假说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还需要实验进一步验证

 

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Gorter(戈特)和Grendel(格伦德尔)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

 

根据已经知道的科学事实,尝试提出一个细胞膜结构的模型。

1、磷脂分子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如何排列?

2、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如何排列?

 

问题6.2:细胞膜还含有哪些成分?

思考:蛋白质在细胞膜结构中如何分布呢?

对细胞膜模型的探索——脂质蛋白质的排布

资料3:

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的单位膜模型认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资料4:

人鼠细胞融合,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 均匀分布,该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5:

电镜冰冻蚀刻(冰冻断裂)。标本用干冰等冰冻。然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根据冷冻断裂后形成的断裂面,我们可以发现:

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活动2:继续完善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如何排列?

 

师:经研究发现,细胞膜中还含有2%-10%的多糖,模型出示这些多糖往往与蛋白质相连,形成糖蛋白,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板书先写下来)

活动3:细胞膜中糖蛋白的分子如何排列?

 

 

学生构建完整的流动镶嵌模型

 

在生物学习中有一个生命观念:结构决定功能,结构总是与功能项对应的。比如:正是由于糖蛋白的存在,细胞膜才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信息交流有哪几种方式?

对照课件一一讲解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另一组实验来探究细胞膜的功能。

为什么有部分染色了呢?

提示:小麦种子优劣的简易鉴别方法:将种子放入红墨水中,看是否被染色?

举例说明其他功能:2-3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图示内吞作用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板书总结:

 

我们一起重温科学家的实验历程,占有资料,顺利构建出细胞膜的模型,圆满完成这节课的学习。谢谢!

 

 

 

课代表回答

 

 

 

 

 

告诉我课题就好

副板书展示

 

学生回答:蛋黄

 

 

 

学生甲:动物细胞内具有各种复杂的结构,无法提取较纯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阻碍细胞膜的提取

 

 

学生:静置沉淀

 

 

 

 

 

学生:静置沉淀

 

 

 

 

 

 

 

E.Overton的推测(提出假说):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学生活动1:根据已经知道的科学事实,尝试提出一个细胞膜结构的模型。

 

分别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示

 

 

 

 

 

 

 

 

 

 

 

 

 

 

学生: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2:继续完善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如何排列?

 

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活动3:根据已经知道的科学事实,尝试提出一个细胞膜结构的模型。

糖蛋白的分布

课后反思:

对于刚刚接触高一生物学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多让他们主动参与养成他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程序习惯。这节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准备充分    

给学生提供了鸡蛋,实物投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感受到细胞膜的真实存在。

2、 灵活利用教材,微调了教学内容    

这是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做出的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整堂课,易于接受相关知识。

3、 合理创设问题  

课堂上教师精心设问,不断启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4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

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5课堂总结部分的概念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较好

不足之处:后面缺乏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在细胞膜最后缺乏一个开放性结尾,让其对疑问进行思考和查资料,可以再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不是课堂完了,课程就结尾,把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

课堂上我采用了教师“问题式”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大胆交流,努力尝试,主动得获取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能力

评课:

凌祎丽: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实时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很好,但学生没有记录,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史佳丽:课堂活跃,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思考、表达、动手,很好的完成了细胞膜的构建

陈磊: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显得过于仓促,学生自主构建时间有限。

丁楚楚:课堂中逐步构建知识形成网络,很值得我们学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