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在教师发展处的组织下,数学组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在德润楼3楼会议室如期召开。本次活动主讲人郭影影老师,主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门槛效应”与目标设置》。教师发展处陆琴英主任、特邀嘉宾戴洪飞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淑君老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四个方面进行:1.介绍什么是“门槛效应”;2.门槛效应与数学教学目标的联系;3.数学教学的小目标怎样设计和呈现;4.基于门槛效应,以实现一个个小目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中第3方面是交流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第一,指向教学目标或围绕主题,设计系列性简单的小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经常以问题探究来展开,而问题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当学生遇到很难的问题时,情绪会低落,内心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将重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设计成步步推进的小问题,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利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该部分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案例进行说明。第二,设计成有层次的练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梯度、有层次,从易到难、有简到繁的练习,使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特别是为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铺设了台阶,使他们能够一步步夯实基础,不断前行。该部分结合《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复习》教学案例说明。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小目标、小问题。学生自主提问,最能反应学情,最切合学生实际和需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放开让学生提问,针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来提问,出于自己的探究欲望来提问。在该部分戴洪飞老师和许淑君老师都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提前一天预习,写出自己的问题,老师进行删选在课堂上进行回答并且做适当的深入探究,基本上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戴洪飞老师谈了自己对于“门槛效应”的理解,对于学生个人感情投入上亦可采用门槛效应。同学之间互相作为目标,制造竞争对手,激发学习积极性。列举了在班级中的案例,对于一位基础薄弱、厌恶数学的同学进行交流,设立了一位同学作为竞争目标,课堂上经常对两人进行提问,造成竞争,使得该同学对于数学学习渐入佳境。许淑君老师也谈到了在班级中通过将两位同学位置调动,排成前后位,促进两人学习竞争,将同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促进自己的学习动力。(文:郭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