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外语>>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英语组高二每周一课
The perfect copy --- 荆琴芳
发布时间:2018-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郁

教研组

英语

开课主题

M5 U3 Reading

研究主题

基于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开课教师

荆琴芳

开课班级

高二(10)班

开课时间

2018.9.26 上午第三课

开课地点

高二(10)班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思维品质”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苏联的心理学界。思维品质具有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特征。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因此,思维品质决定了阅读理解的质量。反过来,阅读活动的设计也影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启迪思维的深刻性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表层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积极思考,研读文章中的字、词、句,挖掘文章的隐含意义,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它的特点是一个问题可以多开端,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种各样的结论。利用阅读课堂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指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个具有很强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所说的结论, 而是敢于大胆地发表个人的意见,提出质疑或新奇的想法。在英语教学中辩论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以看出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的认知广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观点说服他人的信心和勇气。

课后评价活动记载

本备课组利用集备时间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老师们给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点评1:本节课聚焦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且能够在教学设计中真正落实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问题的设计有阶梯性,逐步深入,对思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过正因为这种阶梯性,学生能够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2:本节课不同于传统的阅读课,大胆地摒弃了细节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时候就悄悄地理解了文章的细节。例如问题3What's the following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human cloning? Find out the reason(s).,这个问题在关注文章主旨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的细节。同时这个问题又为更高难度的问题4作了铺垫,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作者对于human cloning的态度。这种设计方法值得借鉴,不要让阅读课成为简单的词汇课和句型课。

 

课后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人开设的一节组内公开课,主题是M5U3 Reading The perfect copy。本节课重点在于探索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内容由一篇报纸上的文章和两封读者来信组成。文章中介绍了克隆技术,并给出了不同的人对克隆人的态度。读者来信表明了两位读者对克隆人的立场和态度。因此,本课在设计教学步骤的过程中,将重心放在了准确把握不同人对克隆人的态度,并且要给出具体的理由。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推断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最后学生们对文章的标题“The perfect copy”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至于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本人在文章导入部分就进行了有意识的铺垫,既提升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阅读障碍。

整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环节进展顺利流畅,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但是本节课的设计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课内容正好结构清晰,细节内容简明易懂,同时话题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文章,这种设计就显得过于宏观,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地利用不同的文章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0843155728C4712C3EF95535292EE6D6.pngQQ图片20181015080058.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