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照亮理性之光 驱散时代之霾——第7课 启蒙运动 | ||||||||
执教者 |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张坤玲 | 上课地点 | 北郊高中图西南阶梯教室 | 班级 | 高二9班 | ||||
上课时间 | 2018年9月14日上午第二节 (9:55——10:40)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课时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第三课,和必修一第三单元、必修三第四单元都有联系。 在逻辑体系上,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次升华,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有重要影响。理性精神对世界的政治、理论、哲学思想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本课在本单元、本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立意我设计为:理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围绕教学立意,我把本课主标题设计为“照亮理性之光 驱散时代之霾”。 将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构,思维逻辑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将教学模块分为如下部分:一、启蒙运动含义、思想家的主张;二、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三、启蒙运动的背景;四、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理性精神的价值;理性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一、倾听:理性的声音;二、透视:理性的传承;三、追溯:理性的源泉;四、思考:理性的力量。 | ||||||||
学情分析 |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初中已经学过,有一定基础。本课内容属于思想史,理论性较强,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本课知识体系,并对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有认同感,对理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更清晰的理解。因此,在史料选取上对史料进行摘编,学法指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
教学目标 | 2017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初步实现。 旧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 ||||||||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过程,知道其主要内容;知道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基本观点;通过比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启蒙运动的理性,理解理性精神对资产阶级、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思想。 | |||||||||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采用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讨论法等方法,通过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归纳其精神特质;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高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 |||||||||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素养。启蒙运动不仅反对教会教权、还反对君主专制,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引领作用。理性精神对人们认识世界、实现人自身的解放具有永恒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思维品质。 | |||||||||
教学重点 |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启蒙运动的影响。 | ||||||||
教学难点 |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 ||||||||
教法学法资源 |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讲解式、互动式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讨论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电脑 | ||||||||
理论依据 | 建构主义;历史主义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用时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导入新课:以《夜空中最亮的星》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 3分钟 | PPT视频,思想巨匠像闪耀的群星照亮人类历史,推动时代进步。 | 观看视频、在纯净的合唱声中感受思想的魅力。 |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兴趣和思考。 | ||||
新课讲授 | 一、倾听:理性的声音;
二、透视:理性的传承;
三、追溯:理性的源泉;
四、思考:理性的力量。
| 10分钟
12分钟
5分钟
13分钟
| 思考一:出示图片、史料等资料,指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启蒙运动?什么是理性? 2、结合教科书,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完成表格) 3、结合史料,理解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 小结:启蒙思想家完成了“为什么要批旧社会、为什么要建立新社会”以及“怎样建立新社会"的理论构想。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过渡:启蒙思想家都运用理性思考。 1、深化认识: 理性是一种人文精神。 2、理性的特征? 3、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哪些联系?对文艺复兴有哪些发展? 小结: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推进到理性主义阶段,人对自身的认识更清晰。 过渡: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为什么会有新发展? 小结:“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种思想反过来又影响了这个时代。 过渡:有人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是现代文明的初潮,而启蒙运动是一场暴风骤雨”,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一场暴风骤雨”?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理性精神的价值;理性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理性,需要用严谨客观的态度看待我们自身和世界。我想这就是启蒙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 理解图片和史料,分析并回答历史问题。 伏尔泰的哪些主张“代表了整整一个时代”? 孟德斯鸠对政体的设计被誉为“天才”,怎样理解? 为什么说卢梭的主张“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康德是怎样总结启蒙运动的?
通过对四位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比较,构建启蒙思想的逻辑体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性。 (从臣民到公民,从人治到法治,从精英政治到平民政治)
学生分成小组,分析讨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结合史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史料,思考并完成。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举例说明理性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并对一些非理性行为提出解决办法。 |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思维品质。培养对理性精神的价值的认同感。 | ||||
教学评价 | 教师小结及课堂反馈 | 2分钟 | 思想巨匠深刻地影响着时代,他们的思维品质如群星闪耀,照亮理性之光,驱散时代之霾。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用理性精神照亮未来之路。最后,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引发学生思考,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 和本课课题相呼应,深化主题。 | ||||
课堂巩固
1.(2016·江苏单科·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2.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表明他
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 D.与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
3.(2016.上海单科.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板书设计:
照亮理性之光 驱散时代之霾
——第7课 启蒙运动
一、倾听:理性的声音;
二、透视:理性的传承;
三、追溯:理性的源泉;
四、思考:理性的力量。
思维的碰撞——历史课的魅力所在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张坤玲
2018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常州市(大市)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课题是《启蒙运动》。这节课有对启蒙思想家观点的介绍、有对启蒙运动的介绍,教学内容多;并且是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的最后一课,所以还需要进行单元总结。45分钟时间,要完成这些内容,只有理清线索,重点突破。
因此,我对本课设计的教学立意是“理性对人类历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标题定为:照亮理性之光 驱散时代之霾。具体环节设计为:一、倾听:理性的声音;二、透视:理性的传承;三、追溯:理性的源泉;四、思考:理性的力量。
在第四部分,重点突破理性对当时、对后世的影响,理性对人类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作用。讨论环节,学生围绕“理性在当今社会、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热烈讨论。一位男同学说:“我认为做作业是理性的一种体现,因为我做作业很快乐。即使不会做,我自己想出来,这个过程让我很开心!”我发自内心为这位同学的回答喝彩,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理性的声音。
这节课,让我重新审视自身,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对教学设计、对课堂表达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历史课的魅力在思维的碰撞,师生有了思想的交流,教学相长,才能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素养。这也是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历史课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