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地理教研组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改革为动力,锐意进取,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在两大主题引领下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一、主题式每周一课研究主题 ——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
研究教学:学习新课标,走向新高考。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歩入情境学习,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核心概念的理解关乎教学的质量,关乎学生思维的发展,关乎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地。核心素养关乎学科的发展,也关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1、培训学习,提升内涵
本学期,教研组教师参与了多项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对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1)2月底,全组成员参加常州市教研室组织的中学地理新课程培训活动;
(2)4月份,李丽萍老师参加中国教育中信息化专委会组织的“互联网+课堂”观摩会;
(3)4月底,陆唯梅参加了由中地参组织的“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暨深度教学研讨会”;
(4)5月底,陆唯梅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主办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培训会”;
(5)3—6月,李丽萍、何飞老师参加三次“李万龙名师工作室”活动,其中还有多个名师工作室的联合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教学研讨的基础上,有名师的点评,也有老的教师经验传承;
(6)6月份,李丽萍、胡方晓老师参加华东师大“未来课堂”学习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新课标解读、地理专业成长、信息化、研学活动等等多方面。除省市级以上的培训外,还有多个校内聘请的专家培训,教师的网络自学培训等。让老师们在理念上不断发生着转变,并逐渐转向对行动的指导。
2、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教研组全组参与研究的李丽萍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高中地理课堂融合教育的研究》通过中期评估。四名青年教师参与和主持的市级、省级的课题共有8个。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确定本学年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促使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教学实效共同提高。
3、课堂实战,注重落实
以《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为主题的教研组每周一课,共开设了6节课,结合学期特征,课型由新授课更多转向了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其中李丽萍老师在高二年级开设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课为市级公开课。 除上报的6节研究课外,刘婷婷老师的新教师考核课也是全组老师参与听课、磨课、评课活动。在市基本功竞赛中,还有6人次的市级微型课。就怎样上好微型课,老师们也积极学习、尝试。
配合学校的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地理组所有的老师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为课堂教学实施作好依据,结合实际教学具体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分层导学诱思、紧密联系生活教学方案很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应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尽快地把我们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上一个台阶。
4、专业成长,成果显著
(1)多篇论文与教学设计发表、获奖 :本学年教研组老师发表的论文共计13篇,本学期6篇,核心期刊4篇《中学地理教学与参考》。2篇论文获奖。
(2)四位青年教师参加市区基本功竞赛,全部获奖:胡方晓、李丽萍获市区一等奖,何飞、刘婷婷获市区二等奖;
(3)11位老师参加的大市基本功竞赛,我校有2位:胡方晓、李丽萍参加大市比赛,均获得二等奖。
二、教研组教学沙龙研究主题 ——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领悟素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它可以有效促进区域认知、地理思维、人地协调观三大素养的发展。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有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研究性学习:李丽萍、刘婷婷两位老师组织高一学生进行了“湿地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3月参加常州市研究性学习的评比获得特等奖。
2、知识竞赛:5月初,组织高一年级446名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地理知识科技竞赛。由赵裕军、刘婷婷两位老师主要负责,进行知识竞赛的报名组织、培训、初赛、复赛等一系列工作。174人进入复赛,现有66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3、特色活动:6月底,在高二物地班举行第五届“图识天下”活动。由于现有5个物地班,在对试题进行增加、调整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实施,以增强高二学生看图、读图的意识和能力。
4、校本课程:由赵裕军老师负责的《带着父母去旅行》新校本课在高一年级开课。
5、研学开发:结合学科特色,教研组在4月份完成了以庐山为研学目的地暑期研学线路的设计与开发活动。在7月8日与学发处、旅游公司一起成功完成了研学的一系列工作。引领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不足之处和今后发展方向
由于地理组人员少,但班主任不少,所以研究研讨还需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渗透着灵活的教学理念,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面临着新旧课标的接轨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旧课程的理念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