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工作思路
以地理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做好教科教研常规工作。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制订详细的教学教研计划。严格按计划办事,争取做到各成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引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发现、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群策群力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极稳妥地深化课程改革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二、 主要工作——以主题研究带动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主题研究一: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
1、 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由于多为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与教研组成员不坐在同一办公室,导致日常的、随时可进行的小备课明显减少,组内的协作意识有所减弱。所以,本学期加强周三教研组大集备及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集备势在必行。除规定周三上午的集备时间外,创设集备环境,全组集中在地理专用教室,每周进行专项学习和教学研讨。
2、积极备战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师基本功竞赛。
本学期将举行常州市地理学科基本功比赛,结合市区与大市的安排,积极做好报名工作。结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针对板书、板画、教学设计、理论考试等诸多方面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备战,比如:利用集备时间,在地理专用教室进行板书与板画的训练。
3、组织新课标、新高考相关学习研讨。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近,教研组将充分利用《中地参》、《地理教学》等期刊上一些专家的观点和有价值的案例,进行研讨学习。先以自学为主,在看书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推荐文章或观点,并进行学习体会主讲。
4、继续强化每周一课主题研究,本学期涉及高二小高考的复习迎考、高二一轮复习课的开始、高三以高考为核心的诸多复习考试,所以将侧重在复习课中进行“核心概念”教学过程的更优化研究。拟开设至少7节主题研究课,做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的提高。探讨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5、结合市级课题,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学期,何飞、李丽萍两位老师各自主持的两个“十三五”课题将进行中期评估,如果通过教研组将有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
结合本组实际状况,积极参与江苏省信息化课题的申报,力争获得一个省级课题。
在集备时间里,将安排主持人就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报,商量研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与困惑。
主题研究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目的:侧重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服务于课堂,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地理实践力。
在上学期的基础之上,本学期将有序开展以下相关活动:
1、研究性学习:李丽萍、刘婷婷已于上学期组织高一学生继续进行“湿地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将在3月23日前,完成过程性材料的汇总,参加常州市研究性学习的评比。
2、研学开发:结合学科特色,本学期教研组将在4月份,完成三中地理暑期研学线路的设计与开发活动。现初步拟定庐山为研学目的地,由胡方晓、刘婷婷两位老师进行线路的设计,之后将于学发处、旅游公司一起做好研学的一系列工作。
3、知识竞赛:5月初,组织高一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地理知识科技竞赛。由赵裕军、刘婷婷两位老师主要负责,进行知识竞赛的报名组织、培训、初赛、复赛等一系列工作。
4、特色活动:5月底,在高二物地班举行第五届“图识天下”活动。由于现有5个物地班,在对试题进行增加、调整的基础上,由何飞、陆唯梅两位老师负责,做好组织实施,以增强高二学生看图、读图的意识和能力。
5、校本课程:《带着父母去旅行》争取在高一年级开课,由赵裕军老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