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老网站内容备份>>主动发展>>中期评估>>文章内容
常州市第三中学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中期评估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09-10-25   点击:   来源:未知   录入者:李书晶

常州市第三中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分工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部门

校长

基础性指标

办学条件与学校文化

教育资源

实验室、图书室、信息技术以及专用教室装备达到省教育厅苏教备[20061号文件《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规定的II类标准。

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各类教育资源。

后勤服务处

庄忠泽

学校、家庭与社会建立了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办公室、
学生发展处

胡文生

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明确,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能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体现素质教育,注重内涵发展;体现以校为本,促进自主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体现质量为本,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

办公室、
后勤服务处

张建伟

学校组织与管理

校长和学校领导集体整体素质

校长和领导团体的整体素质适应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长办学思想先进,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强,勤政廉洁、务实开拓,主要发展项目和研究课题有效推进。

领导集体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强,善于学习,关注改革,创造性地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整体威信高。

办公室

 

依法治校,规范办学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施教。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严格规范高中办学行为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办公室

张建伟

管理机制民主、规范、高效

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推进学校主动发展。

岗位职责明确,机构设置合理,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效果好。

办公室

校务公开,教代会制度健全,工会、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课程实施与建设

课程管理制度健全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断完善学校课程结构,课程管理制度规范,形成管理特色。

有较高的学校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新进展,形成了学校特色课程。

合理开发和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创造条件,保障全体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管理处、
教师发展处

陈文伟

课程实施过程高效

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方案。

教师理解课程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全面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

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民主、平等、和谐。

课程管理处、
教师发展处

教师队伍建设与校本教研

师资配备

教师学历达标符合要求。

教师学科、技术职务结构分布合理。

办公室

张建伟

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满足素质教育与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师德高尚、治教严谨、业务精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形成教育、激励、监督配套制度,促进师德师风和谐发展,逐步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基础性指标

教师队伍建设与校本教研

业务水平能力及校本研训

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教研制度。

形成有特色的校本培训体系,教师科研水平、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实效的较高档次的研究成果。

有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多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阶段性成果,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交流情况良好。

教师发展处

陈文伟

优秀群体建设

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学生满意度高

加强名优教师培养,重视各层次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等学习探究型共同体建设,教科研组织健全,科研活动正常开展并有成效。

形成一批能发挥示范作用,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优秀群体及其带头人。

教师发展处

加强年级组长、班主任、团干部等德育骨干群体建设。

学生发展处

胡文生

学生发展

德育工作

组织领导

根据《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形成序列,认真落实。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计划具体并认真执行。

德育工作有领导分管,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意识,形成一支专兼职德育工作队伍教职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生发展处

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健全,发挥作用好。

 

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德育,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校园文化气氛浓,有良好育人环境,班风好,教风好,学风好。

落实学生培养措施,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开展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处

德育考核

建立了德育考核评价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德育评价工作实施步骤规范,评价客观公正。

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估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方式多元,注重过程。

初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和学生成长记录机制,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交流与合作能力和个性品质有较大发展。

个性特长发展

建立弱势群体长效帮扶机制,关心、帮助困难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培养一批素质良好、有鲜明个性的特长学生,并能促进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

发展性指标

学校发展目标设计情况

理念认同

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并内化于办学活动。

办公室汇总

 

目标的适切性

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个性。

发展规划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

各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发展目标科学、清晰、可行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衔接、对应。

学校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

运行机制的建立情况。发展目标的分解情况。实施过程的监管情况。自我评价的落实情况。自评报告的规范情况。

学校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校发展目标有效达成,学生、教师对学校生活感到满意。

学生成长目标有效达成,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学校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学生、家长、社区满意度高,社会声誉好,综合效益高

学校各项工作目标按规划完成,发展态势良好,具备可持续发展后劲。

学校办学特色渐趋形成,有一定的借鉴经验和示范作用。

1.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统一协调落实,并于119日前向分管校长汇报部门分工情况。

2.请各部门结合各自具体工作对指标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改后,形成20081月至今的部门工作总结于1113日之前交办公室(电子文稿放办公室服务器)。

3.请各部门1113日之前将20081月以来的主要成绩包括部门、教师、学生获得的荣誉等提供给办公室。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