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调整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应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改变。教师工作进入个性化时代、合作时代,对学生要学会尊重、善于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要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要给予他们的热情和信任。我工作以来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让学生来学好我教的这门功课的好开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给我的反馈信息是:
1.要尊重天性,客观地评价。
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个科。下面是学生给我的纸条:
“老师,您好!我跟你一起交流的第一节课,您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通过您的这一课,您的精神,您对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关怀,还有您以一颗伟大的心来鼓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学习,都给我很深的印象。老师,我们一起交流的这一节课,使我明白了很多事理,懂得了做人、做事都应有自信心!老师,谢谢您,您给我带来十足的信心,今后我会努力学习。”
“老师,您这一节课讲的话,使我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我本来对物理这一科不感兴趣,听了您的话,使我知道以后怎样学好物理这一科。”
教师要正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如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时,即使没有答对,我也鼓励地说:“你能积极发言,有勇气,很不错,我非常佩服!”或者说:“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我相信下次你一定能答对!”教师只有不断地肯定自己所教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予鼓励与激励,让心与心沟通。
在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归因与立标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期中试卷一发下来,让我整个人全都愣住了,竟然会不及格,怎么会这样?我心情坏透了。不过现在自己感觉好多了,是老师您在我试卷上写的‘继续努力’四个字鼓励了我,启发了我。我明白了,如果我一直这样消极,成绩是永远好不了的。虽然自己还觉得很遗憾,但是我相信老师您对我还有信心,哪怕你有一点点,我也是十分满足的。在这我要先谢谢老师您。从现在开始,我会不停地告诉自己:‘争气’!‘争气’!记住老师写给我的那几个‘继续努力’啊!”
“继续努力”四个字能给学生这么大的鼓励,是我对学生尊重、理解和接受的反馈。我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如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对我说:“老师,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但我也想学好,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她回话:“别着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反馈信息中,表明老师的话给他们很大信心的占80%,特别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更有帮助。一位学生告诉我:“我一直想把一些不懂的东西向老师请教,但我又怕老师、同学说我成绩不好还……”她在我的鼓励下逐渐地能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也较有兴趣,成绩也逐渐赶上来。
3.要尊重发展,积极引导。
人天生就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初中生更是这样。有一些同学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但他们靠着好表现这种心态来学习,老师要顺着他们的发展,利用这种表现来引导他们学习。在课堂上,我经常要他们自己到讲台上进行板演,一些成绩好的反而不那么积极,但一些中层生会很积极。老师再把他们做出来的内容给予评价,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这对他们有很大的鼓励,他们会靠着这份成功感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不凡多给一些“爱出风头”的同学一些积极的机会。
4.要尊重权益,保护隐私权。
一位学生把一切心事告诉我后,说:“老师,我之所以会把这些告诉您,是因为我觉得您很关心每一位学生。可我希望您可以帮我守秘密,我更不想班主任知道,我怕见到她那充满怀疑的眼神……”总有一些学生把心事告诉老师之后又要求老师替她们保密,这表明学生很希望得到帮助又怕被张扬,受伤。这时需要老师向其表明能保密,并表示她对自己的信任而感谢,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上述那位学生,我在她作业本里,分析了其情况,表示我很感谢她对我的信任,给予指导和鼓励。当她看到我所写的话非常激动,在课堂上眼泪直下,从那以后她上课的心情轻松多,积极回答问题,不懂的也能主动请教老师。尊重学生权益,保护学生的隐私,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数应该保密,不能让其他同学知道,主要是成绩差的同学更应该保护。老师应该让他知道自己的情况,要他自己跟自己比较,自己跟自己竞争,让他有一个要进步的意识,有一个和谐的心态来学习。
5.要尊重亲情,给予参与权。
有一位学生写给我的心里话:“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老师您向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您所提的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想过,由于物理成绩不理想,也就使我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与信心。我曾听别的同学说,您是一位很好的物理老师。我希望在您的教导下,能使我慢慢对物理产生兴趣,有了兴趣,相信物理就不怎么难了。我也希望与老师您能成为朋友。”学生有时就靠着与任课老师的一份感情来学习的,所以老师与学生要多沟通,热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份亲热感,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课。我认为造成学生对任课教师“不喜欢”的原因有多种,但学生与老师间的那一份亲情最重要。如上课提问时,教师点到的总是自己喜欢的几个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又不爱表现的学生往往比较忽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过少,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偏见。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过正面冲突,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往往会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给予他们参与的权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开学初一位学生给我的心里话:老师,您好!提笔之前,我先诚心地谢谢您在初二时对我的关爱和帮助。为此,我将要比以前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来报答您为我而洒下的辛勤血汗!
在教学调查中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关爱,希望与老师成为好朋友。如果老师都能走到学生心里去,相信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下面我谈谈一点具体做法: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即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1.自我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每一学期开学初,我都要对学生进行跟学科有关的心理测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着:
老师,我虽然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可是如何学习?如何学好?我还是不太懂。其实,我觉得自己心中存在着几个不同的自己。一个在说:“该是学习的时候了,学了知识不认真复习就什么都会忘的!”另一个却又说:“先休息一下,歇口气,学习不用这么麻烦啦!”还有一个在说:“不用拉,课堂上听懂了就好,课后复不复习都是无关紧要!”
最后,消极的我战胜了积极的我。
像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是很普遍地,我把它念给班里学生听很多学生说好像是我说出来的!这需要老师对其进行辅导,强化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暗示。
一位平时很孤僻、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知道吗?在小学里,我是一个人缘极棒的、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在六年级时,寒假一次变故中,使我失去了对学习的动力,变成一个喜怒无常,爱发脾气的人,变得很暴躁,也很孤独,从那以后我的成绩开始下滑。
这类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应给予满足,同时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分析自己,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生自我分析过程,老师要给予指导,使学生的分析真正符合实际。以后,每次考试后,都要进行归因、立标,每学期初,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自己的自我分析。经过自我分析,学生基本上对自己的优缺点、特长、心理特点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了自己前进的起点。
2.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自我分析基础上,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标。要学生学会“高目标,小步子”的学习进攻策略。也就是说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对学生而言重点在于近期目标的制定。近期目标主要指学生半学期或一学期的努力目标;中期目标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要以近期目标的达成为基础并面向远期目标;远期目标是指学生的理想,包括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让大小目标互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激情,不断进取,在实现目标的征途中培养自己的意志。
在培养学生自我设计能力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事情的计划性,帮助学生学会设立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从而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心态。
在学生自我设计之后,还要制定努力的计划和改进的措施,并以自己的计划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自我管理。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管理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意志锻炼的重要途径。自我管理分为课上自我管理和课下自我管理。
(1)课上自我管理。
在课堂练习中培养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树立和体现“三个意识”来实现。这“三个意识”也就是主体意识、效率意识、自控意识。
主体意识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加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引导他们回答,不断地肯定他们。一些同学就是在老师不断的肯定下,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的,自己愿意来学习物理。在此,我也注意用教学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学习能的转化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在坠落过程中它的高度逐渐降低,这时它的能逐渐减少,由于跟大气层的摩擦,它的温度升高,它的热能逐渐增大。这类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分析军事、航空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如果看了这个新闻报道,可以看到空间站在下落过程中燃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开生活中的谜也可以巩固刚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再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把教学与社会、气象问题结合起来:今年出现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落到地面上(要求学生填出物态变化的名称)。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向社会,知道社会在飞速地发展,从而想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动机,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意识是培养意志和自控能力的关键,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效率意识。效率意识是指学生要有当堂的任务当堂完成的高效意识,要讲究和积累学习方法,要克服学习中的懒惰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我经常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效率意识是提高自控能力的结果。自控意识是指学生要能控制自己,把自己的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想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学习。这一点,我要求学生如果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听课,要主动找老师交流。有一位学生他上课好像很认真听课,但成绩不是很好,他这样告诉我:“老师,我现在是越来越不认真,惰性因素不断地滋生,常常感到学习很累,常常在打退堂鼓,更确切地说:“有那种英雄气短的悲腔。”反正,我现在是思想矛盾日益尖锐,都不知道脑袋老兄整天都在想些什么机器?哎,惨啊!不知何时我才能甩掉这个思想包袱,认真学习,走好以后的路。希望老师指条明路,让我甩掉包袱,集中精神来学习。”
像这类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已经是很好的开端,教师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能够有最佳的心态来学习,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的自我管理,包括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改进。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科学用脑等知识,如利用“卧思益智”这一规律,要求学生养成躺下来思考问题,特别在每天晚睡觉之前躺下来回忆学过的内容。用这方法学习,很多学生感到效果很好。结合课堂渗透方法,如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在动眼中动脑动手?怎样抓住教材的关键字词去弄清概念而不必死记硬背?怎样归纳教材,整理出知识结构,予以整体把握,把书“读薄”?怎样探究结论的思维过程?如见到“物理量”就想到定义、公式、单位、方向和物理意义五项内容,如压强;看见“物理规律”就要想到那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内容、关系式、单位、比例系数的意义和适用范围等六项内容,如欧姆定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自我管理。
(2)课下自我管理。
课下是锻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好时机。主要是要求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制定科学的作息计划,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方法之一要求他们定期填写心理病历与学习病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几个疗程。
方法之二是要定期更换座右铭。
方法之三是要定期进行自我总结。
方法之四是每天统计三闲数字(即闲话句数、闲事件数、闲思小时数)。
学生用了这些方法改正了不少坏习惯,经过训练的学生有80%表明自己有进步,20%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取得进步,但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些学生已学会自我激励,在自我总结上写着:“我是个自信的人,我相信自己能够将物理学好,因为我勇于挑战自己!”“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对自己说,我能行!别人能做得,我也行!“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的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并教给学生科学发展自我的方法,使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以提高教学的效率。(韩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