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老网站内容备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苑>>文章内容
化用教学手段 创建班级文化
发布时间:2010-09-01   点击:   来源:未知   录入者:赵俊

化用教学手段  创建班级文化

案例背景

做班主任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始终对班级文化中的文化一词深感敬畏。

我曾经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上的学生要有文化的样子,比如成绩好,比如要有鲜明的特色,可是后来我发现有外语班,有美术班的说法,可是那意思就是特色立班,但是我不认为就一定叫有文化的班级。

班级文化,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基于以上几点,我以我所教的学科为例,试图从平时的教学点滴中建筑起德育的高峰。

案例过程

最近上海世博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着,这是世界的盛会、也是中国的机遇,更是所有国人的骄傲。以世博为主题的活动也丰富多彩的开展起来了,在推进过程中,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将世博同我们的教育情境联合起来。世博会除了在对学生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创设良好环境的同时,能否为学校德育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素材呢?

世博会受关注度很高,可运作的余地较大,面对大而杂的繁琐的资源,如何精选一点转化为我们的教育形式,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选择了从会徽这么一个小小的切入口,来作为情境教育的创设条件。原因基于此:世博会徽形式独特,不仅是审美的体现,也是知识性的融合,这对于学生综合性鉴赏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于是,一堂别开生面的鉴赏课在班会时间利用上了。

 


 

(世博会徽说明: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

当我在班上提出鉴赏世博会徽的时候,大家都颇感兴趣,纷纷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后,同学们归纳为:

1、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2、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3、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课堂上,更有同学提出,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自身理应承担一种光荣的使命,最近距离的感受世博,培育民族自信,培育国际胸襟,大家纷纷表示赞赏,实际上,这是同学们对能亲身参与世博的一种向往。我赞赏的笑了,这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的潜移默化吗。

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有同学提出:最近我们在常州的公交车上也看到了会徽,那是即将到来的省运会的会徽,那画面也很有意思。于是,大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忆起自己所看到的省运会会徽来,性急的同学甚至就开始在纸上一描一画起来,这个场面是我始料未及的,干脆,我也陪伴着同学们,使劲回忆起即将到来的省运会会徽来。我让几个擅长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描绘,渐渐的,新的会徽形象也展现出来了:

 


 

这是江苏省第17届省运会会徽,即将在我们常州召开,图形中红黄色的渐变色,寓意热情、拼搏。绿色的跑道,代表健康省运与和谐江苏。色彩运用既表现省运会的运动属性,又体现了龙城常州热情好客,朝气蓬勃的城市风貌。流畅动感的图形,表现了江苏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同时也表达出举办地龙城常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当大家探讨出来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大家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是家门口的一次盛会,这更是我们常州人的光荣。

当同学们的最后一笔在黑板上停滞的时候,大家都兴奋的欢呼起来。是的,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幕,我们自己亲身感受到了图画的力量。见到大家兴奋的样子,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一幕来,我大声的对同学们说:“大有世博会徽,中有省运会徽,小的范围呢,难道不能我们创造出自己的班徽吗?”大家听了一愣,先是沉默了一会,然后更加兴奋了。大家跃跃欲试,都想一展才华。设计前,我们提了简单的要求。一是要把班级形象带进去,二是要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三是构图要简洁一些,四是色彩要鲜明一些,五是要附有文字说明。我还特别强调,也许,设计还很稚嫩,还很粗糙,但设计的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对班级情感的过程。要设计得好,必须对班级要有一份美好的情感,对未来还要有一份美好的憧憬。

很快,班级就安静了,大家都在下面苦思冥想。最终小刘交上来他的杰作,并对大家阐述了他的意见:


 

首先,图案周围浅绿色的图框象征着我们班碧草般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象征着班级的团结。其次,图中蓝色的部分是一双张开的翅膀,预示着我们班同学为理想而张开努力的翅膀,勇敢飞向前方。红色部分是两堵用砖砌成的墙,代表我们班同学在学习上不断累积,垒造出坚实的学问之墙。两个脚印代表我们班同学今后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完高中的行程。最重要的,无论是上面的翅膀还是下面的脚印,都是八的形状,也就寓意一八班。小刘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这堂课就在热闹的场景中结束了,但是同学们彷佛意犹未尽,纷纷回味刚才自己的创作。大家纷纷称赞,这样的课不像是语文课,可是却真有意思。

案例反思:

三徽齐耀熠熠,拳拳真情流露。流露的是学生沉寂的心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其实都是好的教育方式。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说教,不是强行的要求,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最后一点班徽的形象设计,其实同学们的参与度并不高,显然是受到平时循规蹈矩的交易方式所拘束,但是个别同学的亮点有力的支撑了最后的神来之笔。通过这次小的精神洗礼,同学们很是能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能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在彼此的磨合中,班级荣誉至高无上的概念会逐渐的潜伏进他们的心灵。这样的初衷,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更多的考虑是如何以新颖的方式区分语文课和德育教育,其实两者本是一体化,何必人为拆分呢。

何况班级文化建设中,校徽设计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班歌,班训,班誓等等德育手段都是培养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若能深入挖掘,不要就事论事的话,是否效果会更好?就这一堂课来,我完全可以借用语文知识点中的“图标表述”来训练,可是似乎就丧失很多乐趣了。

当然,从一堂课的角度出发,我体会到,教师自身应该增强对社会热点和时事的敏感性,将元素不断的注入到课堂中来,才能使自己的课更具有魅力。对于学生而言,其实知识学问都藏富于平时的生活,关键看有没人能够调动起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说来,美育的过程就是如此潜移默化且富有诗意。(常州三中  张奇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