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三中学
2008——2009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有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更大的辐射面,更强的实用价值,再上一个台阶取得长足发展,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新要求,制定以下新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课堂心理教育效果
高一新生如何顺利地度过适应与磨合期,对于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在此基础之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长,解决在此期间其特殊的心理需求,本学年心理活动课的重点是自我认知辅导,学习辅导,辅之以情感、人际、消费辅导。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
二、主动开展团体辅导,延伸心理课堂效果
团体辅导主要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心理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室内或室外开展针对性的团体训练活动。活动目的在于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心理训练,促使他们自主调适。结合上学年的活动经验,本学年开展多次活动,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
高一年级的辅导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在开展相应的补充活动,增强集体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自我调适与自我改变的技能。
高二年级的辅导目标:在继续优化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基础上,加强青春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合理的目标体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教育主题包括“如何与家长进行交流”、“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等。
高三年级的辅导目标:从毕业班学生学业特殊性及身心特点着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整学习方法,调节自我情绪的意义,正确对待高考。其教育主题包括“复习方法反馈与矫正策略”、“考试心理训练与调节”、“生涯规划”等。
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做好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依据实际情况,本学年将心理咨询时间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十二点。如有特殊情况,学生可电话提前预约。每次咨询后,及时做好咨询记录,对特殊个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常州三中心理咨询内容与操作流程》。
四、建立心理社团,发动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学生中挑选心理健康志愿者建立心理社团,扩大学校中关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以便随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向,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了解,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发现身边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能与之作适当沟通,起到同伴互助的作用,并与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取得联系,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以心理社团为平台,开展相关团体辅导与拓展训练活动。
五、继续完善心理健康宣传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本学年继续编印半月期心理小报《我们的心晴》,继续完善校园网上的“心理驿站”,努力做到每天都有更新。
六、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推进教育科研研究
针对学生对于心理的浓厚兴趣,本学年将研究开发一本校本教材《心理电影赏析》,在学生中间营造一种懂得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使同学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在遇到心理困惑或障碍时,也能采取较理智的解决方法,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用心观察课堂,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及时反思,将感想付诸于笔端,多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
七、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亲子对话,加深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七、积极配合学校其它部门的各项工作
结合学校生命教育等活动,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关注心理,关注生命。五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周,扩大心理教育辐射面,增强心理教育实效性。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