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老网站内容备份>>工会>>文章内容
瞻仰历史丰碑,汲取文化滋养——记民盟三中支部的苏北之行
发布时间:2009-10-28   点击:   来源:未知   录入者:李书晶

 

瞻仰历史丰碑,汲取文化滋养

 

——记民盟三中支部的苏北之行

 

徐秋云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苏北环境优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方神奇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杰: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大文学家施耐庵、吴承恩、朱自清……伟人周恩来也出生于斯,先贤名俊,如星辰璀灿。102425两天,民盟三中支部的十位盟员在支部主委汪瑞平同志的带领下,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郑板桥故居、施耐庵纪念馆、吴承恩故居以及朱自清故居。

新四军纪念馆——再现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历程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向新四军纪念馆参观了盐城也是全国最大的全面介绍新四军的纪念馆,去感受那一段艰苦历程。

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建军东路北侧,共分群雕、碑林、展厅、园林四个景区。中心广场正中耸立着由李先念题写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两侧碑廊分别陈列着老一辈革命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知名书法家作品的石碑120余块。

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造型体现新四军的字,正面上方东、西各有一幅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的花岗石阴雕画。两幅中间是新四军佩戴的N4A臂章图案。门前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门前陈列着飞机、大炮、军舰等,序厅里有以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五位领导人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为主体的大型雕塑。巨幅屏风嵌刻着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展厅内陈列着较为完整、系统的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史料和文物,分6个展厅展出。展览大厅里还辟有新四军历史资料馆、音像馆和书画馆,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新四军在江淮一带的英雄故事和战斗豪情。历经艰难险阻,千百次浴血奋战,新四军精神的光芒,穿越历史的时空,至今璀璨辉煌。

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感受总理的高风亮节

支部全体盟员怀着无比爱戴的心情瞻仰了位于淮安市楚州区的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位于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内。故居分东西两个宅院。现为周恩来同志生平陈列室,展出近200幅照片和90多件实物。

周恩来纪念馆是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沿着馆内的海棠路向中轴线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广场上高达7.8米的总理铸铜雕像,那亲切的笑容、伟岸的形象,总理仿佛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雕像下的一束束鲜花代表着人们对总理的永世怀念。坐落在铜像后的是以1 1比例修造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在参观了其内部各房间后,我们都不由感叹总理的勤俭朴素。

在广场另一端是纪念馆的主馆,馆内坐落着周总理坐姿汉白玉塑像,总理那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以及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品质正如汉白玉般纯净无瑕。

馆内陈列了反映周恩来光辉一生和展现了一代伟人风采的文物资料、图(照)片,以及历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知名人士到馆内视察或考察的照片和题辞等,照片、实物和题辞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党风的楷模——周恩来的崇高品质、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

而对于民主党派的职责,总理曾说过:“各党派就要在组织中不断地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标准,把自己的成员锻炼成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不断地推动他们进步。”全体盟员受到了生动的教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怀和品质,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文化名人故居——身临其境领略风采

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的郑板桥,他的故居在兴化东门外的郑家巷。粉墙灰瓦,面积不大,闹中取静。无竹不居,竹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就种着一丛青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大丰市白驹镇西郊花家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处四周环水,芦苇茂密,与梁山水泊有几分相似。这是座徽式青砖小瓦古民居建筑,启功手书施耐庵纪念馆匾额置于朱漆大门上方。施耐庵塑像高丈许,右手拈须,左手握卷,容庄貌古,神凝气清,望之油然而生敬意。瞻仰厅后门口屏风上的大幅油画,生动地再现了施公创作《水浒传》时奋笔疾书的形象。“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百回水浒秉春秋,褒贬忠奸千古消块垒。一曲秋江承风骚,怀忧治乱五洲仰宗师。”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施耐庵不仅是中国的文学巨匠,也是世界文坛的名人;中国历史上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不仅是祖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

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城西北。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淮安山阳人,吴承恩将自己的理想和对现实邪恶的不满贯注于神奇故事之中,尽管这位“平生不肯受人令,喜笑悲歌气傲然”的文章魁首,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悄然离开了人世。但厅前廊柱上玛继宗老先生所撰的楹联“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高度概括了吴承恩创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

一条小巷——扬州安乐巷27号,就是朱自清先生故居,与外面的车水马龙相比,这里未免寂寞冷清,但我们知道,先生是不喜欢热闹的,月下荷塘的那缕清馨永驻作者的心中,也氤氲在无数读者的心底。何况竹西佳处的扬州,廿四桥的明月,滋润了先生的心灵,哺育了他的情感,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重温历史,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无数心血,才得以让今朝的中国绽放自信的笑脸。烈士的鲜血铺就了走向胜利的途径,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后的繁荣安康。作为民盟盟员,我们应挺起胸膛,踏坚实之风,擎民族之魂,富所学于所用。昨天,艰难困苦中先辈插上了五星红旗;今天,彩旗飘扬下我们扬帆起航!而我们所瞻仰的文人留给后人的岂止是诗词书画,鸿篇巨著,更有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崇高气节,那甘守清贫、宁死不屈的知识分子的可贵情操。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