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向世界的窗
——常州市第三中学国际理解教育巡礼
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常州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几年来,学校在环境建设、多语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国际理解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组织领导和人员配备,成立了以校长殷群为组长,副校长欧群、顾润生、彭国强、丁志伟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老师为成员的国际理解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分别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研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国际交流工作小组、“学生外语特色活动课程化”工作小组和学校外语教学硬件建设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落实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二、多语种校园环境建设凸显浓厚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
2012-2013年,学校以教学综合用房整体改造为契机,营造多语种的外语学习校园环境。在校园里增加了德语长廊、英语角、意大利小院、西班牙语亭等外语交流场所,丰富学生语言学习体验,创造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另外在校园环境方面增强了外语元素,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在学校的楼梯、走廊、大厅等处随处可见中文和英文、韩文、日文、意大利文、法文对照的中外文化宣传和励志名言,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品行,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外语的熏陶,了解中外文化,接受国际理解教育。这样既拓展了德育内容,又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师生素质,形成了自身亮点和特色。
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在优化外语学习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先后建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同声传译教室和外语学习录播教室,2014年又增加了外语自主异步学习室、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外语剧创演坊等外语学习专用场所,增加外语学习的主题情境设计、创作和体验,改变学生语言学习“输入多、输出少”的现状,为学生提供外语学习实践条件,让学生能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学习,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应用能力。
三、学科渗透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全方位展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公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根据这一教育目标,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和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与教研组合作,在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课堂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并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全方位展开。
四、丰富的外语课程资源打开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
为了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知识,在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能有应用国际交流语言的基本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技能,形成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视野和胸怀,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和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能够从全人类发展和全球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2014年6月,我校申报的“高中多语种外语课程基地”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中课程基地论证答辩会上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以第四名的好成绩通过审核。我校高中多语种外语课程基地目标愿景是:(一)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多元开放、层次丰富、可选择的多语种外语课程体系,为学生立足本土、走向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丰富外语学习资源,推动学校外语学习实践模型和外语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三)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四)强化学校外语特色,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形成具有三中特色的外语文化,提升学校综合办学能力,为学校转型发展创造契机。
作为首批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我们借助于江苏省高中多语种外语课程基地建设平台,创建了“多语种拓展学习领域,多维度构建理解教育”品牌,进一步推动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到目前为止,学校开发了22门外语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目前正在实施的有德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共6门小语种课程,以及《TED视频与演讲》、《英国文学欣赏》、《初级旅游英语》、《走近雅思》等共7门英语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多样化外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通过全面整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外语课程资源,建设多语种的、有机融合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具有明显“常州三中”特色的外语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打开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精彩的外语活动构建融入国际意识
以全体参与、分层推进、打造精品为指导思想,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外语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外语歌曲大赛、外语经典影视欣赏,英语书写大赛、英文感恩书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外语配音比赛等。这些精彩的外语活动拓展了外语课程实施的路径,促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学生在这些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活动中逐步构建融入国际意识;培养参与全球社会事务的技能;拓展学习范围;建构和强化民主的、人文的、平等的全球公民气质。
六、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经验
为了避免国际理解教育仅局限于外语教学,学校还精心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交流或学习的机会。到目前为止,通过AFS、YFU、AYP等项目学校已有近90名学生赴欧美日等十多个国家交流学习,学校也成为了CEAIE-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金牌学校;同时,学校还有近180余名学生通过中意两国政府“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项目赴意大利罗马大学、比萨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就读本科;学校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爱思德国际教育集团缔结姊妹学校,通过与该校的合作,已经输送多名三中学子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学习。除正常开展AFS项目、“马可波罗计划”、“图兰朵计划”以及加拿大留学项目以外,2014年学校还接待了德国布克斯特胡德城南文理中学师生代表团、德国明登市市长代表团、意大利维罗纳美术学院国际合作部主任、新西兰卡普迪学校、新西兰基督城男子高中、美中校际交流组织、英国埃塞克斯郡教育厅以及台湾内坜高中等来校访问。2015年暑假,我校24位学生和3位老师赴德国布克斯特胡德城南文理中学进行了回访。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国际化,在对传统资源、国际资源的整合中获得全面、全新、全优的可持续发展。
七、精干的教学团队确保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开展
国际理解教育要落实到实处,教师是关键。教师必须要具有国际理解态度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具有全球视野,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要欣赏和接纳多元文化。为了加强外语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聘请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何一希老师作为英语教学教研的专家顾问,不断引进优秀的外语学科硕士毕业生到学校任教,每年寒暑假选派外语教师赴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研习日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科目以及雅思课程;同时,每年还有多位学科教师赴国外学习交流。目前有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墨西哥等国的外籍教师进行专业的小语种教学和不同文化介绍,不断推动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开展。
八、全媒体宣传覆盖展示国际理解教育丰硕成果
学校丰富的外语特色活动和外语教育的长足发展,吸引了《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常州教育网等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多次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外语教育特色办学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报道。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展板、校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开设相应国际理解教育专栏,充分展现学生外语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宣传学校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举措和取得的成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