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
教研组 |
数学 |
开课主题 |
试卷讲评 |
研究主题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
开课教师 |
李寅 |
开课班级 |
高三6 |
开课时间 |
2016.9.22下午第三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上好讲评课的关键在于“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进步”,评“亮点”,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不仅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手段,更要把它作为师生沟通的一种渠道。 |
教研组 |
生物组 |
开课主题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
研究主题 |
“树式生长”课堂教学研究 |
||
开课教师 |
周丽琴 |
开课班级 |
高一(7)班 |
开课时间 |
2016年9月19日第8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树式生长”课堂教学,首先,精心导入是“树式生长”课堂教学的种子,其次,巧构线索是“树式生长”课堂教学的主干,最后,纵横联系形成“树式结构”。形成“树式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知识,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合,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学生每天把学到的知识反映在树式结构上,或添加、或修改、或调整,知识树越长越高,同种类的知识可以集中在一起形成树林。走在知识林中,学生更容易发现知识的特性及共性,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
教研组 |
物理组 |
开课主题 |
显性科学方法教育 |
研究主题 |
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科技应用 |
||
开课教师 |
徐文秧 |
开课班级 |
高二(3)班 |
开课时间 |
9月20日第4节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或者渗透了一些方法,显性方法教育更多的侧重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领会知识,学会方法,提升能力。参考张宪葵《高中物理方法教育》 |
教研组 |
化学组 |
开课主题 |
物质的分散系 |
研究主题 |
问题情境式教学的实施途径: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辨析法设置一些列问题,通过对这些易混淆问题的辨析比较, 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有关概念,还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
||
开课教师 |
孔建华 |
开课班级 |
高一(4)班 |
开课时间 |
9月21日第6节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问题情境式”教学就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化学问题,以诱发学生探究化学本质的欲望和动机,进而促进知识的升华,引发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的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式”教学突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复习引导法、矛盾揭示法、激趣引疑法、以“误”引“悟”法、比较辨析法等。本节课采用比较辨析法。 具体实施途径: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
教研组 |
语文 |
开课主题 |
渔夫 |
||
研究主题 |
直面人生是怎样的生活理念 |
||||
开课教师 |
张奇飞 |
开课班级 |
高二(4) |
||
开课时间 |
2016.9.22 周四 第五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 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这是人生的大思考,通过文学大思考,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定,脊梁才能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2. 问题探讨为主,着眼于培养探究意识,学习问题探究的方法,加深对人生的认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
||||
教研组 |
地理 |
开课主题 |
地球运动(自转)的意义 |
研究主题 |
地理学科的实践开发与研究 |
||
开课教师 |
赵裕军 |
开课班级 |
高一( 7 )班 |
开课时间 |
2016-9- 22 上午第 2 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昼夜更替和时差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来研究其成因和原理。 |
教研组 |
历史 |
开课主题 |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
研究主题 |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 |
||
开课教师 |
巫俊 |
开课班级 |
高一(6)班 |
开课时间 |
9月22日 周四第六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分解: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