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第15周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
发布时间:2016-05-30   点击:   来源:师发处   录入者:师发处

 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第15周)

教研组

信息技术

开课主题

网站实现

研究主题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的研究

开课教师

石红

开课班级

高一4

开课时间

201663日第7

开课地点

A楼信息技术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研究和实践,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题的探究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活动协作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

1、小组合作。整个活动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如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主题,通过小组分工查找资料,进行组内交流和班级交流等,以“小组”为单元的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自主学习。允许学生以多种方法查找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4、分层教学。加强“差生”指导,降低要求。

 

教研组

信息技术

开课主题

动态网页技术

研究主题

学生迁移知识能力的研究

开课教师

夏国生

开课班级

高一3

开课时间

61日下午第1

开课地点

信息楼5楼机房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知识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把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也就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迁移        

1.温故而习新,促使知识的纵向迁移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知识的横向迁移         

创设情境,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课堂讲授中,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问题和现象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进知识的迁移。            

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因素,以进行知识正迁移         

 “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

落实双基,运用比较法,提高辨误能力,防止学生负迁移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定势以及学习方法等局限产生负迁移,从而影响或干扰了新的学习。在讲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时,应尽量做到准确、透彻;对基本定律、规律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要交代清楚。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判断、评价和矫正,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的现象,以防止学习负迁移的产生。         

 

教研组

艺术

开课主题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研究主题

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实践性的研究。

开课教师

王科

开课班级

高一(1)班

开课时间

201663日第6

开课地点

A6楼音乐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本节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的内容,通过三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意在让学生了解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体会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本节课我将用一首大家熟悉的乐曲引出舒伯特,并对舒伯特从社会背景,童年,自由艺术家,歌曲之王,等方面,作一介绍,便于学生了解他的生平,接着介绍三首乐曲,从词——曲——结构——寓意,采用分析——讲解——欣赏——讨论的方法对其作品进一步理解。最后让学生总结什么是艺术歌曲。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追寻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容。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理解中认识和总结,另一方面,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教研组

音美组

开课主题

爵士乐

研究主题

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实践性的研究

开课教师

王明霞

开课班级

高一7

开课时间

201662日第6

开课地点

A楼音乐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顾明远教授曾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广泛,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更为突出且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

1、情境导课。 营造轻松、自然的外部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

2、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允许学生以多种方法查找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小组研讨等教学手法,来突显其指导作用。

 

教研组

艺术

开课主题

美术鉴赏

研究主题

艺术美与形式美

开课教师

朱冬健

开课班级

高一7

开课时间

2016530日第5

开课地点

A楼美术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本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鉴赏基础中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的学习内容,在美术鉴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

让学生在理解了美术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具有美术鉴赏的基本素养。

重点是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难点是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对概念的讲解。

 

教研组

历史

开课主题

经济全球化

研究主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开课教师

韩光

开课班级

高一4

开课时间

201661日(周三)

上午第二课

开课地点

B504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

 

教研组

化学组

开课主题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研究主题

问题情境式教学的实施途径: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辨析法设置一些列问题,通过对这些易混淆问题的辨析比较, 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有关概念,还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开课教师

陈丽珠

开课班级

高二(1)班

开课时间

531日第5节课

开课地点

高二(1)班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问题情境式”教学就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化学问题,以诱发学生探究化学本质的欲望和动机,进而促进知识的升华,引发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的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式”教学突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复习引导法、矛盾揭示法、激趣引疑法、以“误”引“悟”法、比较辨析法等。本节课采用比较辨析法。

具体实施途径: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研组

历史

开课主题

经济全球化

研究主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开课教师

李春

开课班级

高一11

开课时间

201661日(周三)

上午第三课

开课地点

B304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

 

教研组

信息组

开课主题

《网络的功能与构造》

研究主题

理论型新授课中实践任务的设置

开课教师

姚雪娟

开课班级

高一(6)班

开课时间

201662日第6

开课地点

东机房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信息技术课堂中,理论课比实践操作课显得枯燥无味,往往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厌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结合实践课的经验,如何通过实践任务的设置使得理论课也变得富有创造性,让学生愿意学而且学得有趣,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上好理论课型的突破点。

一、设置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丰富实践形式,拓宽学生思维。

三、及时归纳理论,升华思考结论。

 

教研组

语文

开课主题

《葡萄月令》

研究主题

人与物的对话

开课教师

张丽明

开课班级

高二(7)班

开课时间

201662

下午第2

开课地点

录播教室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1.<汪曾祺散文选集>(序言)》

2.《浅谈汪曾祺散文的平淡之美》

3.《汪曾祺散文的民俗之趣》

4.《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研究》

 

教研组

英语

开课主题

练习讲评

研究主题

高中英语批判性思维

开课教师

汪洁

开课班级

高二6

开课时间

201662日(周四)

上午第三课

开课地点

D101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旨在作出准确的判断,是以有依据的判断为目标,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确定事物真正的价值或优点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维让人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权威或习俗。可见,高中英语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也就是说,高中英语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英语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批判、敢于求真的精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