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第14周)
教研组 |
历史 |
开课主题 |
高三三轮复习——概念排查 |
研究主题 |
高三冲刺阶段的查漏补缺 |
||
开课教师 |
蒋波 |
开课班级 |
高三6班 |
开课时间 |
2016年5月26日(周四) 下午第一课 |
开课地点 |
F楼303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 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maps),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借助图像和文字进行思考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就是一个运用箭头、线条、图像、关键词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复杂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的一种记笔记、做规划的方法。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建立记忆链接,把逻辑关系严密的复杂信息用图解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说,思维导图的这些特点和有点正好适应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2、 思维导图的形式: 新课思维导图、专题式思维导图、阶段性思维导图、习题思维导图 |
教研组 |
数学组 |
开课主题 |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的应用 |
研究主题 |
数学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 |
||
开课教师 |
张刘成 |
开课班级 |
高二(8)班 |
开课时间 |
周四下午第2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 数学课堂观察点的确定原则有:充分预设原则、操作灵活原则、可观察原则以及检测原则。 2、 通过这些原则确定数学课堂观察点。 3、 根据课堂观察点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4、 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精细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高效的量 性与质性观察量表,可以放大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站在一个科学的平台上对自身教学行为或他人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实践策略。 |
教研组 |
化学组 |
开课主题 |
数字化实验:探究氯水中的微粒 |
|
研究主题 |
情境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
|||
开课教师 |
孙仁泽 |
开课班级 |
高一 |
|
开课时间 |
5月27日(周五)下午第5课(最后一节) |
开课地点 |
实验教室6楼 |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
|||
教研组 |
英语 |
开课主题 |
Turandot in |
研究主题 |
英语阅读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
开课教师 |
姚丽娟 |
开课班级 |
高二(8) |
开课时间 |
周四上午第二课 |
开课地点 |
B104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批判性思维提倡的是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塑造,其目的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智”,教师不再是“话语霸权者”,不应该同化学生的思想,而是鼓励多元和发散,鼓励从不同的视角考察问题,正如英国思想家密尔所说:“对于异于寻常的个人,不应该阻止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让个体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培养他们对已知知识的质疑和挑战。 |
教研组 |
地理 |
开课主题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
研究主题 |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
||
开课教师 |
吕秀玉 |
开课班级 |
高一(1)班 |
开课时间 |
2016年5月27日(周五) 下午第三课 |
开课地点 |
B楼501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也是地理课改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发生在真实生活世界中师生之间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追求。交通运输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它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和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