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第10周)
教研组 |
化学组 |
开课主题 |
化学反应速率 |
研究主题 |
情境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探究法设置一些列问题,通过实验现象的证明对这些易混淆问题的辨析比较, 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有关概念,还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
||
开课教师 |
陈小强 |
开课班级 |
高一(2)班 |
开课时间 |
4月28日上午第3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 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 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
|
教研组 |
物理组 |
开课主题 |
光的粒子性 |
研究主题 |
物理课堂教学中预防学力低下学生的边缘化问题—目标引领 |
||
开课教师 |
卞国萍 |
开课班级 |
高二(5) |
开课时间 |
4月26日上午第三节课 |
开课地点 |
B-204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问题推进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蕴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问题解决主动构建起概念、原理及方法。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到物理课上,就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用任务来驱动教学的,任务是中心点,学生围绕任务学,教师围绕任务教。
|
教研组 |
数学组 |
开课主题 |
《二项式定理》 |
研究主题 |
数学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 |
||
开课教师 |
刘红艳 |
开课班级 |
高二(2)班 |
开课时间 |
周四第6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 数学课堂观察点的确定原则有:充分预设原则、操作灵活原则、可观察原则以及检测原则。 2、 通过这些原则确定数学课堂观察点。 3、 根据课堂观察点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4、 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精细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高效的量 性与质性观察量表,可以放大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站在一个科学的平台上对自身教学行为或他人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实践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