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第7周)
教研组 |
生物组 |
开课主题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研究主题 |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 |
||
开课教师 |
凌祎丽 |
开课班级 |
高一(8)班 |
开课时间 |
2016年4月6日第5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编写主要体现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思想。其中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体现了信息论,遗传学是按照信息发展过程进行编排的,前面的内容为后面提供信息,而后面内容又是建立在前面信息基础之上的;同时,其他学科学者参与遗传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利用了其他学科的信息,如克里克、富兰克林等。 科学课程的基本科学方法有:怀疑、实证、逻辑等。高中生物课程希望学生掌握的科学方法有: 1.观察实证的方法; 2.假说演绎的方法; 3.构建模型的方法(物理、数学、概念等); 4.系统分析方法; 5.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6.撰写科学报告的基本方法。 |
教研组 |
数学组 |
开课主题 |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
研究主题 |
数学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 |
||
开课教师 |
张兆义 |
开课班级 |
高一(3) |
开课时间 |
4月7日(周四)第6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 数学课堂观察点的确定原则有:充分预设原则、操作灵活原则、可观察原则以及检测原则。 2、 通过这些原则确定数学课堂观察点。 3、 根据课堂观察点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4、 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精细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高效的量 性与质性观察量表,可以放大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站在一个科学的平台上对自身教学行为或他人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实践策略。 |
教研组 |
地理 |
开课主题 |
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 |
研究主题 |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能力 |
||
开课教师 |
陆唯梅 |
开课班级 |
高三(3) |
开课时间 |
2016年4月8日第四节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基础,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种能力,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分布图的判读能很好地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仔细观察图表、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找出特点、科学组织语言,因而是近年高考的重要考查方式。设问形式一般为“简述(描述、指出、说明)……”的分布特点(状况)、“比较……分布特点的差异”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以点、线、面、统计图表这四种方式出现,尤其是点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某时间段内地理事物的变化),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地理事物空间形态及分布位置),以及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从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疏密、走向、弯曲等角度分析)等。 |
教研组 |
语文组 |
开课主题 |
人物素材的灵活运用 |
研究主题 |
素材的运用 |
||
开课教师 |
吴晓煜 |
开课班级 |
高三(9)班 |
开课时间 |
2016年4月7号下午第1课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的发展等级要求为“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学生对素材如果能分析透彻,说清所用素材与论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就可以达到“深刻”。对一个素材能了解透彻,并能根据不同的论点灵活叙述运用,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