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研讨活动开课安排(第15周)
教研组
|
化学组
|
开课主题
|
酯 油脂 糖类 蛋白质和氨基酸
|
研究主题
|
问题情境式教学的实施途径:以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辨析法设置一些列问题,通过对这些易混淆问题的辨析比较, 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有关概念,还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
||
开课教师
|
孔建华
|
开课班级
|
高一(10)
|
开课时间
|
6月11日(周四)第五课
|
开课地点
|
高一(10)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问题情境式”教学就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教材中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化学问题,以诱发学生探究化学本质的欲望和动机,进而促进知识的升华,引发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的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式”教学突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探究法、矛盾揭示法、激趣引疑法、以“误”引“悟”法、比较辨析法等。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
具体实施途径: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
教研组
|
语文
|
开课主题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
研究主题
|
研读小说细节,品味人性美丑
|
||
开课教师
|
夏雪松
|
开课班级
|
高一11班
|
开课时间
|
2015.6.11第7节
|
开课地点
|
A楼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阅读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全文。
2、组织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全文,观看《巴黎圣母院》相关视频。查阅有关《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其他素材。
3、查阅管震湖等人对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小说的解读。
4、深化对小说细节的认识:人物的描写、作者的评价感悟等。
5、阅读李万钧先生文章:《外国小说名著鉴赏》中对《巴黎圣母院》的鉴赏评价。
6、阅读陈敬蓉先生文章:《巴黎圣母院》中文版的译者前言。
|
教研组
|
数学组
|
开课主题
|
试卷评讲
|
研究主题
|
数学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
|
||
开课教师
|
丁里顺
|
开课班级
|
高二3班
|
开课时间
|
6月10日上午第3节(9:50---10:35)
|
开课地点
|
录播教室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1、 数学课堂观察点的确定原则有:充分预设原则、操作灵活原则、可观察原则以及可检测原则。
2、根据课堂观察点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3、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精细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高效的量
性与质性观察量表,可以放大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站在一个科学的平台上对自身教学行为或他人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实践策略。
|
教研组
|
物理
|
开课主题
|
习题课
|
研究主题
|
物理课堂教学中预防学力低下学生的边缘化问题—任务驱动
|
||
开课教师
|
任芝
|
开课班级
|
高二(4)
|
开课时间
|
周二(第5节)6月11日
|
开课地点
|
B-402
|
课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习记载
|
基本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